2025年春节档热度最高的电影,当属《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斩获了无数好评。

在这部电影中,太乙真人算得上“搞笑担当”,一口“川普”加上憨厚的外形,为电影贡献了许多笑点。

不过,太乙真人这个神仙,在最初的神话体系中,并不是电影中的样子,他如今的形象,是经过千余年的流传演变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太乙真人,这位在电影中的“搞笑担当”,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太乙真人这个名号,最早可以追溯至元末明初时期的一本名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神话典籍。

在当时,这本书算得上一本关于神仙的百科全书。

书中说:“(元始天尊)上三皇时,下降为太始真人……下三皇时,下降为太乙真人。”

由此可见,太乙真人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和元始天尊有关系,不过因为记载过于简略,太乙真人也没有什么值得叙说的故事。

同一时期的《道法会元》对太乙真人也有一定的记载:“九灵降真,回车毕道,飞升上宫,为太乙真人。”



虽然太乙真人的故事不够详细,但是他的职责是比较明确的,管的是雷火霹雳一类的事情。

在《封神演义》中,太乙真人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法宝:九龙神火罩。

对付石矶娘娘时,太乙真人将九龙神火罩抛出去,落在了石矶娘娘的头上。

随后九龙神火罩中的九条火龙口喷三昧真火,将石矶娘娘烧死了。

到了《西游记》,太乙真人的地位比起之前有了相当大的提升,此时的太乙真人不再以“真人”为名,而是号称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住在东极妙严宫,坐骑是一只九头狮子,这只九头狮子,下界为妖时,自称为“九灵元圣”。

唐僧师徒一行遇到九灵元圣时,完全不是对手,就连齐天大圣孙悟空也被轻易制服。

按照原著的描述,九灵元圣在对付唐僧师徒时,既没有使用兵器,也没有使用阴谋诡计,而是轻轻张开大口,就将唐僧师徒全部捉住。

如此强大的神兽,竟然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在面对太乙救苦天尊时,也仅仅是四脚伏地磕头而已。

由此观之,太乙救苦天尊在西游记中的法力十分雄厚,似乎和如来佛祖差不多在一个量级。



早期的太乙真人如此强势,主要是因为太乙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含义十分特殊。

春秋时期屈原的名著《九歌》中,有一篇名为《东皇太一》的文章。

在古代,太一和太乙是一个意思,太乙天尊,在后世被称为东极青华大帝。

与此同时,在殷商神话体系中,东皇太一是中宫天极星的主人,也就是后世常说的天地。

需要说明的是,天极星就是现代科学中的北极星。

不仅如此,太乙还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称号,可见在商朝时期,太乙这个名字还是很尊贵的。

西周击败殷商之后,基本继承了殷商的神话体系,直到秦汉时期,太乙一直都是天帝的代称。

直到道教兴起,太乙的身份才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时候的太乙已经不再是天帝的代称,而成为太乙救苦天尊,主管东方,号称东极青华大帝。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乙救苦天尊的地位不断下降,到了西游记中,已经成为玉皇大帝之下的“二等天帝”。

到了《封神演义》中,太乙的地位继续下降。

此时的太乙连天帝的称号都没有了,变成了元始天尊座下的一个真人,住所也迁移至四川乾元山金光东,这大概就是太乙真人操着一口特朗普的原因。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在设定上和《封神演义》比较接近,可以看作是对封神演义的重新解读。

在封神演义中,太乙真人就颇有“护犊子”的味道,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这种护犊子的行为更加明显。

为了哪吒,太乙真人可谓是用尽了心血,无论哪吒是对是错,太乙真人总会在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他。

不仅如此,太乙真人在传授法术时毫无保留,还将许多珍贵的法器送给了哪吒。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太乙真人的形象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出入。



除了身上的道袍,发型、体型其实都不太符合一个道士的形象,和得道高人更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按照封神演义的描述,太乙真人的发型应该是道教双髻,具体可以参考“牛鼻子老道”的形象。

不过,正是因为这种诙谐幽默的形象,让观众一眼就能分辨出太乙的性格:憨厚可靠。

事实也是如此,虽然平时的太乙真人吊儿郎当,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太乙真人一定会站出来保护弱小。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太乙真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而是一个贴近生活、充满人情味的师长。

虽然太乙真人的形象在时间长河中出现了很多的变化,但是从封神演义开始,他正直且护犊子的形象却从来没有变过。

参考资料:

[1] 刘天华.天极星:从太一到太乙真人——一幅汉代画像石的图像阐释[J].鲁迅研究月刊

[2] [1]严昌龙.四川普通话与太乙真人的结合:传统的颠覆与权威的消解[J].今古文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