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名门传奇,他们紧握权势,脚踏荣耀,以血脉为基,以知识为手段,周旋出两千年帝制史上权力较量的全新模式——士族与皇帝,共治天下。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团队再出新作,首次以大历史的视角展现“门阀”集团获取和维系政治权力的方法,皇权衰弱,庶族崛起,门阀与士族争斗激烈,社会深刻变革昭然。且看他们如何与皇权的周旋共生!再看其间寒门又怎样以门阀不可阻挡的方式异军崛起。一次写尽!改变了中国命运的“门阀”政治。
01
东汉“成事心法”大成者——王莽
假如你有幸穿越两千年,回到东汉中后期的洛阳城,那你一定能在知识青年的嘴上听到一个人的名字——王莽。他们以王莽为荣,奉之为美好品德的代表,儒家之典范。
而留后于世的王莽形象却是,以政治手段高超的篡位者,毕竟,论东汉末年至隋唐前的第一成事之人,非王莽莫属。@穿越者-王莽@和平政变第一人-莽巨君
王莽,字巨君,生于公元前45年,逝世于公元23年,是西汉末年至新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他出身于显赫的外戚家族,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
王莽早年以孝顺和德行著称,而有了清誉后,他便仗着王皇后的名义,开始了他的攒积分换皇帝的游戏历程。成事之道,全在其中。
首先,王莽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天赋,他通过一系列手段成功篡位,如“加九锡”、“献祥瑞”、“推谶语”、“搞禅让”等,后来,这些“无事殷勤”“文科黑话”被后世的“乱臣贼子”奉为经典。
不仅如此,他称帝后,大搞地名和官制改革,打响意识形态塑造,树立品牌意识,并成功地实现了和平政变。如将安汉改为安新,汉中改为新成等,这种大规模的改名行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可谓是温水煮青蛙,操天下之经络。
除此之外,在经历了漫长的和平年代后,他决定大搞土地改革,恢复周王朝的“井田制”,将土地收归国有,堪称昭昭青年的学术之理想。
当书生们刚走上西汉帝国的政治舞台时,他们只是一群顽固、 狡猾但相当弱小的群体。逐渐站稳后,他们就原形毕露:垄断了文化教育、左右了社会舆论、控制了干部梯队,还成天用什么“天人感应”“五行始终” 给皇帝和朝廷大臣“洗脑”。
到西汉中后期,吃皇粮的书生们的数量便如“小强”一般疯狂增长。(《共治天下》之东汉学术圈子里的政治资源)
他,凭借名门效应,上能主导领导,下能解放动力,收获帝国企业各个流程的支持与爱戴,还顺带培养了整个帝企接班二代的灵魂灌溉。实现和平换届,实在是成事心法大成之人。
然而,王莽的统治也充满了争议和矛盾。虽然饱满理想主义,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难以实施。他的币制改革也过于复杂,最终导致经济混乱。命运的奇点由此而来。最终,他的统治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新朝在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也在乱军中被杀。
02
名士贪财,富甲一方——王戎
古人规定“士农工商”,商在末尾,地位不高。总能瞧见为了权力孜孜不倦,但很少看到有读书人煌煌以求财,为了金银财富而谋略,甚至上升至战略。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宦与商人互相合作的例子却屡见不鲜。一种浓浓的新中国国企改革时期的味道,国企领导下海经商……似曾相识。其中以谋财闻名的便是名士王戎。
史载,王戎“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凭借这些产业,他得以大肆敛财,富甲一方。为了弄清自己有多少钱,王戎和妻子还经常拿着象牙筹打“小算盘”,为此不分昼夜,乐此不疲。(《共治天下》之顺手从商:士族进入商业领域)
这位贪心的财子,并不是出身贫寒,而是背靠西晋时期最高望族——琅玡王氏,文学造诣得道,以精辟的文艺鉴赏能力,跻身“竹林七贤”。
然而,与大众认知热爱金钱的状态不符的是,这位名士爱财爱到了悭吝的程度。
因为王戎不仅对外人吝啬,对自己的亲人也如此。他的女儿出嫁时向他借钱作为嫁妆,许久未还,他便闷闷不乐,直到女儿还钱后才高兴起来。侄儿成亲时,他只送去一件单衣作为贺礼,并在成亲后将衣服索回。此外,他让儿子吃糠秕以省钱,导致儿子年仅十九岁就因肥胖而死。
他贪财,更知道如何利用脑子实现自己的财富最大化,在他的财富人生中,掺杂着官场的左右逢源。以庄园内的特产为商品,控制商品源头与价格。提高单价、竞品直接盘剥。资源垄断二字,在魏晋时代,被国家培养出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以非软弱性的方式操纵出来。
也难怪刘义庆《世说新语 • 俭啬》所载的九则故事中,有四条都是王戎。他改编“王戎识李”的故事,也未尝不是在“内涵”王戎的贪财抠门之举。对此,戴逵曾为王戎辩诬,称他“自晦”以明哲保身。而余嘉锡先生指出:这是魏晋名士间的“相为护惜”,非公允说法。
03
混乱是进步的阶梯
——北魏崔浩发家有道
经济上的特权是门阀士族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乱世中,多以武装力量说话。
魏晋南北朝的战乱岁月,对于中原地区的各族百姓自然是一场生灵涂炭的“痛史”。但一些跨州连郡的世家大族却秉承“混乱是进步阶梯”的生存理念,凭借家族积累的财富和学识,通过依附一个又一个来自草原的强力军阀,实现着自身的政治理想,清河崔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清河的崔氏数度沉默,数度闻名,传奇于史。祖坟冒青烟第一次发生作用是在姜太公的身上,作为后裔得封鲁地,后因内乱举家迁移到了清河,直到“三国分立”,得到曹操的赏识,而开始作为家臣附属平步青云。甚至影响到了后代家族的基因,一直与“乱”结下不解之缘。
魏晋更替之际,“八王之乱”,崔随奉晋惠帝玺绶献司马而得追随第一功。
十六国混战,在刘琨后,押宝石勒,一举委身北方最强帝国,又得家世辉煌。
此后的几代崔氏子弟,先后效力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做到换领导,却依然始终全存的战绩。
“荧惑(火星)在匏瓜中,忽亡不知所在,于法当入危亡之国,先为童谣妖言,然后行其祸罚。”(《魏书·列传》)
直到崔浩顶着“天意”进入了没有经纬知识的北魏视野。崔氏前后参与了北魏的国号定立、天命解读、军事指挥、继承人参谋等国家顶层设计决策,可谓“凡军国大计,汝曹所不能决者,皆当咨浩,然后施行。”
可谓是,和平年代不出贵子,乱世之中方现进步。
近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国民读物《国家人文历史》专业团队最新力作《共治天下:士族的崛起与衰落》正式上市。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以简明新颖的角度阐述中国魏晋通俗历史,以士族兴衰一窥魏晋独有的政治中心的转变,以丰富、详实、有趣的故事讲述权力失衡下的大国小民,适合大众阅读。
知古鉴今,时代轮转,我们也要学会选择我们要的未来。
作者:国家人文历史
出版时间:2025年2月
分类:历史·畅销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