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比亚迪这次是一夜突袭,颠覆了行业的秩序。

在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宣布,比亚迪绝大部分车型搭载 “天神之眼” 高阶智驾,首批车型包含王朝网(秦、宋、元)和海洋网(海狮、海豹、海豚)系列共21款,其中10万元及以上车型全系标配,10万元以内多数车型将搭载,应用最低价位的车型是售价 6.98 万元的海鸥。

这一切的背后是比亚迪对于行业和市场未来发展的判断:高阶智驾开启全民普及阶段,未来 两三年内,智驾将和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成为必不可少的配置,到时候没有安全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

比亚迪用事实说明,竞争的节奏确实是掌握在行业领先者手里。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比亚迪的“智驾变白菜价”,直接冲击了那些以智驾为核心卖点的友商,其威力堪比DeepSeek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影响。想一想,如果大家的智驾水平只是60分、70分的差别,那如何让消费者为其买单?现在新能源车企的智驾如果无法证明自己,那水分就会被挤掉很多,其中可能是十几万、几十万的价差。



比亚迪智驾突袭,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加剧,但重要的关键是人工智能

规模是比亚迪的优势,同等的配置和价格,几百万销量的车企跟几万销量的车企,其成本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卖低价还有利润,后者卖低价就可能亏钱。

这让我想起了任正非的一个说法,“规模小,面对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观规律,是难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必然抗不住风暴。”没有大的市场规模是不可能有低成本的,没有规模就难以对付低成本的竞争。当然,如果没大规模的市场营销,也发挥不了规模优势,赚钱少也就缺少再创新的机会与实力。

风起云涌。新能源行业的变化太快了,从2023年智驾成为行业的竞争焦点开始,各大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就在大力发展自己的智驾能力,以端到端大模型为代表的AI对汽车愈发重要。比亚迪不是最早面向市场推出智驾产品的,但它的决心和投入都很大。

在智能化下半场,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人工智能和汽车结合的智能化技术,以 “赢得未来的技术话语权”。除了比亚迪,还有华为、小鹏、理想等都纷纷在智驾和AI上下重注。

汽车的竞争已经从智驾、座舱延伸到人形机器人,而这一切都可谓世界人工智能浪潮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与中美赛跑。

现在行业内外的人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是看中国和美国,因为人才、资本、技术、产业链等都在两国汇集,其他国家都没有多少优势了。

在DeepSeek之前,美国确实领先一步,无论OpenAI发布的ChatGPT还是英伟达等公司的产品陆续发布,都证明了美国的科技创新实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