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比亚迪“炸”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
比亚迪宣布在2025年前将其车型全面升级为智驾版,并以"加配不加价"的策略推向市场。这一举动可能引发中国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同时对现有高阶智能驾驶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虽然比亚迪的智驾能力尚未达到行业顶尖水平,但通过大幅降低成本和普及高阶智驾功能,将对竞争对手构成压力,尤其是依赖溢价的车企可能面临挑战。此举标志着比亚迪试图以技术优势加速占领市场份额。
特斯拉中国第二座超级工厂,来了!
2月11日,特斯拉宣布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该工厂生产的Megapack储能系统将增加公司在全球储能市场的竞争力。然而,新工厂的投产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国内相关企业的业绩,并造成储能产品价格体系调整。特斯拉储能业务的增长迅猛,2024年储能收入预计达到100.86亿美元,毛利率提升至26.2%。这表明特斯拉储能业务已成为重要的增长极。
特斯拉:高效发展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特斯拉在上海的新储能超级工厂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持续的雨季、酷热的夏日高温以及三次台风的直接冲击。然而,项目团队以突出的执行能力,仅用七个月完成了从动工到竣工验收的所有阶段,为同类基建项目树立了标杆。虽然项目取得成功,潜在的风险和复杂的环境条件对施工进度构成了威胁。这一过程体现了特斯拉和上海市政府在面对严峻自然环境下的合作能力和应对策略的有效性。
老牌车企争相发布高阶智驾方案,新势力品牌的技术护城河已经失守?
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引发对新势力品牌技术护城河失守的讨论。传统车企如比亚迪、长安等加速布局智能驾驶领域,缩小与新势力的差距。传统车企凭借规模效应和全栈自研能力,正挑战新势力在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上的优势。市场竞争由价格战转向技术战,新势力品牌面临传统车企带来的压力,加速行业洗牌。未来,智能驾驶功能将成为核心考量,没有智驾的车或将成为少数派。
乘联分会:1月比亚迪汽车出口66336辆,特斯拉中国出口29535辆
根据乘联分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达到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在整体乘用车出口中占据36.6%的比例,比去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出口中的占比为66%,其中A0+A00级纯电动车型成为关注的焦点,占新能源出口的38%。尽管各大厂商表现优秀,但没有明显负面事件被报道。
吉利宣布将在3月初发布AI智能化战略布局 紧跟比亚迪智驾战略
吉利宣布将在2025年3月初发布AI智能化战略布局。今年,吉利将全面拥抱AI,致力于成为智能汽车AI科技的普及者。同时,比亚迪也公布了其全民智驾战略,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推至10万元以下的车型。然而,这一举措引发了市场对低价位车辆搭载未成熟技术的担忧,潜在的质量和安全风险可能导致社会上更多的事故隐患。
车企智驾战拖入价格战
在2025年初,比亚迪引发的汽车市场竞争焦点从价格转向智驾技术,引起行业关注。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智能架构,首次将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应用于7万元级别车型,推动智驾普及。长安汽车和其他品牌也纷纷推出类似计划,通过降低高成本硬件的门槛来加速高阶智驾的渗透。这一趋势显示出车企在应对利润率持续缩水和激烈市场竞争中,正通过智能化突破寻求新的平衡。
小米冲上第二,理想重回榜首!新能源车企开年乱战
春节假期影响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2025年第6周销量,多家车企销售数据偏低。尽管如此,小米汽车在该周刷新了其最高周销量排名,跃居第二,与理想和小鹏竞争榜首。另一方面,鸿蒙智行旗下品牌智界首次超越问界,表明品牌内部分化。此外,特斯拉和比亚迪因假期影响销量下滑。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因假期而销量下降,但随着休假结束,市场竞争预计将很快恢复激烈态势。
长城魏牌全新蓝山推出5年0息福利 至高可享5.1万权益
近日,长城汽车宣布其魏牌新能源将在2月13日至28日期间,推出5年免息购车活动。该政策旨在降低购车门槛,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尽管这是对特斯拉和蔚来等竞争对手类似措施的回应,但并未提及任何与此相关的负面事件。
暗讽比亚迪?余承东:智能驾驶凑合能用和好用并安全是不同的境界
2月10日晚,比亚迪发布全民智驾战略,引发广泛关注。次日,华为高管余承东在微博中指出智能驾驶的质量差异,认为"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不同的境界。这被部分解读为对比亚迪新战略的批评。余承东还强调华为鸿蒙智行的领先性,并预告即将发布的车型。尽管言论意在强调智能驾驶技术的可靠性,但也引发了对华为与比亚迪竞争关系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