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177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目前,智驾普及的最大阻碍是高昂的价格,大部分消费者没有机会接触智驾。”

北京商报记者丨刘晓梦

与2024年初触发车市价格战如出一辙,2025年初比亚迪再次引战,但时隔一年,不再是“动刀”车价而是智驾。2月10日晚,比亚迪正式发布“天神之眼”智能架构,其中除引人关注的三激光版本“上车”仰望外,更让智驾系统上车7万元级车型。此前,在智能构架发布时间上“截和”比亚迪的长安汽车,同样喊出“智驾平权”的口号。

两年车市价格战,汽车行业利润率持续缩水,车企需要在当前业务和未来发展之间做出平衡。价格战依然火热,但如何在击穿地板价的新车价格比拼中抽身,车企正从智能化普及上寻找突破口。

高阶智驾踢破7万元“门槛”

2月10日晚,曾引发比亚迪股价大涨的“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揭开面纱,比亚迪一口气推出21款智驾车型,并宣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将覆盖全系车型。在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看来,智驾不再遥不可及,未来2—3年,高阶智驾将成为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


比亚迪“天神之眼”共包含三套技术方案,分别为“天神之眼”A—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及“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比亚迪相关负责人透露,“天神之眼”A将主要应用在仰望品牌、“天神之眼”B主要应用在腾势及比亚迪品牌,“天神之眼”C则搭载于比亚迪品牌。

据了解,在比亚迪上市的首批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的车型中,包括海洋网及王朝网车型。其中,比亚迪海洋网中的海鸥智驾版车型,起售价仅为6.98万元。“海鸥智驾版搭载的是比亚迪天神之眼C。”上述比亚迪相关的负责人表示,“天神之眼”C配备前视三目5R12V感知硬件,以及端到端控制算法,覆盖消费者最需要的用车场景,针对高速和城市快速道路,高快领航HNOA可按照导航规划的路径,完成巡航驾驶、自主换道、避开部分障碍物等驾驶任务。

随着比亚迪将高阶智驾系统引入7万元车型,“智驾平权”将成为2025年汽车市场的关键词之一。事实上,在比亚迪发布“天眼之神”前一天,长安汽车抢先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从2025年起将不再开发非数智能化新产品,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

同时,长安汽车也打出“智驾平权”概念。“2025年8月,长安天枢智驾系统将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系统将首发极黑环境、极端天气的避撞功能,并将AEB避撞速度提升至135公里/小时。同日,长安汽车旗下深蓝品牌发布全场景智驾解决方案,正式宣布与华为展开深化合作,让智驾车型价格继续下沉。此外,零跑汽车相关人士透露,2025年3月搭载激光雷达城区智驾的零跑B10车型即将开启预售。这意味着,15万元车型也开始尝试搭载高成本的激光雷达,以提升智驾水平。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长安汽车、比亚迪、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在内的多个汽车品牌提出“智驾平权”的相关计划。招商证券研报认为,高阶智驾加速渗透,预计未来2年将快速普及至10万—20万元的汽车市场。此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中提到,高阶智驾已迈过“尝鲜期”,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正向10万—2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普及。

价格下探智驾“狂欢”

众多车企推进高阶智驾“平权”的背后,技术下放带来的加量不加价成为关键。

“目前,智驾普及的最大阻碍是高昂的价格,大部分消费者没有机会接触智驾。”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将通过全民智驾战略,加速智驾普及,实现高阶智驾全覆盖。


在智能驾驶发展初期,车企竞逐激光雷达等硬件设施,这也被认为是高阶智驾的门槛,而高成本硬件的搭载更让智驾成为高端车型的标配。据统计,2024年前11个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智能领航驾驶系统累计标配量达175万套,其中高速领航系统和城市领航系统分别为145.8万套和29.4万套,对应渗透率分别为7.2%和1.5%,但在售价20万元以下的新车市场中,领航系统的渗透率仅为0.9%。

另一组数据则显示,目前售价10万—25万元的车型为车市走量细分市场。“随着产业链成熟,电动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提供智能化功能将成为车企应对竞争的关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钟师认为,在低价走量车型上实现智能化普及,不仅能增强竞争力也能进一步拉动市场销量。

智驾“下放”,在增强区间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让车企在价格战中得以抽身。近两年,车市价格战频发,汽车行业利润率持续缩水。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但新车价格战仍在继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头部车企的竞争格局仍未稳定,而在高增长的市场中,今年价格战仍将延续,并且将极其猛烈。

因此,车企需要在当前业务和未来发展之间做出平衡。业内人士认为,激烈的车市竞争下,各车企不敢轻易退战,但当新车价格均触底后,市场竞争又回到原点。因此,价格战需要新故事,相比高价位车型,低价车更能形成走量规模化同时在价格上也更加吸引公众,对于车企而言低价车智驾是智驾领域中的蓝海。

2024年,身陷市场竞争旋涡中的小鹏汽车推出MONA M03车型,并将高阶智驾车型的售价拉入20万元以内。而该车型的热销也让小鹏汽车重回增长轨道。民生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2025年智驾技术的进步,有望降低智驾硬件门槛,将智驾应用在20万元以内的主流车型市场中。以小鹏和比亚迪为首的车企有望通过平价智能化,在2025年形成差异化优势并获得销量的提升。

一位车企内部人士表示,智能驾驶技术的商业价值正在显现。目前,消费者对车辆智能化功能非常在意,购买车型时会主动了解车辆使用何种系统、传感器及搭载的软件,这已是新能源车消费时的普遍现象。

智能化下半场拼什么?

智驾“下沉”抢占先机的同时,各车企也进一步提升智驾技术的含金量。

为此,各车企不断加大投入以迅速提升技术。目前,比亚迪累计销售超过440万台搭载L2及以上驾驶辅助的车辆,构建起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比亚迪相关人士表示,比亚迪拥有研发人员超11万人,其中包括5000多位智驾工程师,可实现软硬件全栈自研。长安汽车相关人士则表示,“北斗天枢”曾投入超1148亿元。

在加大研发投入基础上,未来车企提升智驾竞争力有哪些切入点也成为焦点。对此,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押宝AI。何小鹏认为,随着AI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未来十年中国汽车主流品牌或只剩7家,未来AI技术权重将影响近50%的购买决策,而小鹏汽车未来十年要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

2025年初,各车企更聚焦该领域“深度求索”。2025年2月,东风猛士宣布,猛士917汽车智能座舱已完成DeepSeek—R1模型的接入,并计划于2025年北京车展前,率先在猛士917、蛟龙战甲等车型上通过OTA推送更新。猛士相关人士表示,猛士搭载DeepSeek智能系统,通过持续的定制化模型蒸馏和AI训练,猛士车主的座舱智能化体验将得到显著提升。据统计,包括长城汽车、智己汽车、一汽—大众、岚图等数十家品牌都加入DeepSeek阵营。

开源证券研报认为,DeepSeek有望对智能座舱带来催化并节约算力,提升座舱交互体验。汽车的智能座舱作为人工智能的代理载体,DeepSeek—R1模型的接入有望带来更优的座舱交互体验,令智能座舱实现前所未有的功能提升,并有望孕育全新应用场景。同时,该模型对算力的节约也让模型更容易在座舱端本地化部署,实现更优的体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更多技术的搭载,能够帮助车企降低成本,让智能技术更快普及,为更多消费者带来智能化体验。

编辑丨汪乃馨 实习编辑 王若愚

图片丨新浪微博@比亚迪汽车、新浪微博@长安汽车、视觉中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