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圆

编辑|念祎

排版|王月桃

编者按:向“高”而生,从“优”而胜。白酒发展新周期下,“高端化转型”、“品牌升级”是当下行业两大发展主题。新的竞争主题下,是新的市场格局与消费需求,也酝酿着新的机遇、蕴藏着新的危机。大道在前,唯破不立!

白酒之争,是单兵对线还是团队作战?

“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纷纷冒头、白酒产区百亿投资一笔接一笔、酒企抱团行走逐渐成为常态……“产区”在单兵作战已经陷入僵持的情况下,变成了白酒竞争的新单位。


图片 来源:摄图网

01

波尔多成名往事

说起酒的产区,全世界人民的第一反应或许都会是三个字:波尔多。

这个享誉全球的葡萄酒产区,最初只是凯撒大帝大军西征途中随手栽下的一棵葡萄藤,但随后却在诗人赞美、国际贸易发展以及老饕们的追捧中,经过漫长而跌宕起伏的发展,最终演变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葡萄酒产区。

最初的葡萄酒消费市场,消费者并没有“产区”这一概念的认知。但随着玛歌(Margaux)、拉图(Latour)、拉菲(Lafite)等第一批创立的葡萄酒品牌活跃市场,波尔多当地才有意识地强调“产地”,并于1725年左右首次限定了产地边界。

由此,波尔多葡萄酒产区面世,这也是目前公认的“产区”概念的起源。


图片 来源:微信百科截图

波尔多葡萄酒产区的成功案例在东方大陆上引发关注。2000年,茅台申请"7.5平方公里原产地域保护",开启白酒地理标识实践;2007年,白酒行业提出“中国白金金三角”的设想,直接对标“波尔多”,希望借助国际先进的产区管理经验来创建中国式的产区模式。

直到2015年,中国酒业协会首次明晰了中国白酒产区的概念,中国白酒产区的现代化制度体系构建由此拉开帷幕。随后,2017年评出的“世界十大烈酒产区”更是将白酒产区具象化,遵义产区、宜宾产区、宿迁产区、吕梁产区、亳州产区等5大白酒产区与苏格兰产区、干邑产区、波多黎各产区、瓜达拉哈拉产区、百加得产区等世界名酒产区同台竞技。白酒产区从原有的川黔、黄淮两大主产区进一步细分出更多特色产区。


图片来源: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公众号

毫无疑问,中国白酒产区的“灵感”来自于波尔多葡萄酒产区等世界名酒产区。而这些成功的产区化发展经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白酒产区的建设。

从波尔多葡萄酒产区的发展可以看到,以18世纪波尔多产区推行“1855梅多克列级酒庄分级制度”制度为分界线,在此之前波尔多的口碑靠的是在贵族圈内口口相传,民间只有一个笼统的认知和向往。

1855分级制度为酒商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波尔多葡萄酒质量和价值的窗口,也让波尔多葡萄酒品牌更顺畅地从上而下、由内而外地流通开去。由此为波尔多产区打通了一条从产区品牌到国际地标的成名之路。


图片 来源:摄图网

02

白酒产区初长成

既是源于波尔多产区,白酒产区的成长与之颇为形似。

在确立了产区概念并逐步演化出产区雏形之后,中国白酒产区也在试图通过建立产区标准,为自己的品质和价值建立评估体系。

与1855分级制度不同的是,目前白酒产区的品质和价值评估体系主要以生产规范和质量控制为核心。如2024年8月发布的《吕梁产区大曲清香型白酒标准体系》和同年12月发布的《浓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宜宾)产品评价规范》。

这之中,又以仁怀产区最为详细。酒讯智库梳理了解到,仁怀产区当前已发布有‌《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仁怀)》(T/CBJ 2307-2024)、‌《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仁怀)酱香型白酒(大曲)》(T/CBJ 2308-2024)、‌《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仁怀)酱香型白酒(大曲)基酒》(T/CBJ 2309-2024)、‌《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仁怀)酱香型白酒(大曲)生产技术规范》(T/CBJ 2310-2024)、‌《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仁怀)高温大曲生产技术规范》(T/CBJ 2311-2024)等多个产区标准,就酱酒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

相比之下,2024年5月发布的《白酒酒庄》团体标准与1855分级制度更为神似。


信息来源: 公开资料; 酒讯智库整理

不过,虽然在“分级”这一表象上有所相似,但本质上《白酒酒庄》团体标准则依然没有脱离前述众多白酒产区标准的内核,更偏向于为白酒酒庄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方法论,树立明确的标杆和底线。相比之下,1855分级制度则更偏向于“竞技”,是酿造技术和管理水平比拼的“评分准则”。

某种程度上,《白酒酒庄》团体标准则可以看作是1855分级制度在中国的本土化演变的产物。

从市场影响力上来看,二者目前还存在较大差距。《白酒酒庄》团体标准作为新兴体系,需通过实践验证其市场认可度;而1855分级制度在全球范围内被视为波尔多葡萄酒品质的权威标志。这是时间沉淀而带来的差距。

当然,1855分级制度依托历史积淀形成市场壁垒在新时代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在需求多样化的新市场中,列级酒庄不再是唯一追捧对象,一些非列级酒庄通过提升品质和创新方式,试图打破传统分级的局限性。

而这一点,正是《白酒酒庄》团体标准所具备的优势,该标准鼓励企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来打造差异化优势,一定程度上推动白酒产业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


图片 来源:摄图网

03

众人拾柴造产区

回顾波尔多产区漫长的来路和白酒产区短暂的旅途可以看到,一个成熟而又具备影响力的产区最初或许由市场自行发展而来,但到中后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波尔多产区在壮大过程中,来自政府的支持不在少数。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授权1855梅多克列级酒庄分级制度的影响自不必多说,除此之外,法国政府主导推动原产地保护修正案、促成波尔多葡萄酒的生产限定、出台原产地命名控制(AOC)制度等都是波尔多产区成长的重要助力。

回到中国白酒产区发展上,近年来,当地政府对白酒产区的支持也分外火热。如宜宾产区超300亿的酒企技改和投产的计划,泸州产区千亿重大项目投资宣言,绵竹产区每年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产业链招商、政策扶持助力白酒产区发展。


宜宾城市图 图片来源:宜宾经信公众号

除了政府支持,产区头部酒企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以四川为例,泸州市在2020年启动的4个百亿级白酒项目建设,其中两项由泸州老窖和郎酒执行,分别是泸州老窖技改项目投资(118亿元)、郎酒二郎基地项目投资(230亿元)。而在贵州习水县,同样有茅台“十四五”酱香酒习水同民坝一期项目、习酒“十四五”技改一期项目等重要项目领头奔跑。

可以看到,白酒产区的协同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政府+协会+酒企”的三方合力之势。而随着不断探索,产区与产区之间也不再是简单地对国外经验的借鉴,而是逐渐形成了产区特色。如长江上游的“白酒金三角”区域(宜宾、泸州、绵竹)的浓香型产业集群、山西吕梁的清香型产业集群、宝鸡凤翔的凤香核心产区等。

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中国白酒已经进入成熟理性的发展时期,白酒行业从粗放的渠道驱动开始转型为精细化的消费者驱动新时代,白酒产地区域政府和地方白酒龙头企业应该共同努力各司其职,建立产区品牌信任,提升产区品牌势能,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抢占消费者心智资源占位,提升产区品质信任背书。这样可以让产区内所有大小企业和供应链伙伴受益,更能拉动就业,带动关联产业增加税收,还可以帮助产区内种植酿酒原料的农民致富。


图片 来源:摄图网

当然,这里面尚有更多的细节还需优化完善。肖竹青强调,区域政府在产区品牌打造过程中应该担起制定标准的责任,扶优治劣,严惩违反规则违反法律的害群之马,树立产区信任坚定地推动产区的技术升级和质量可追溯。产区政府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区的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配套上规模上档次,在完成产业链和供应链配套之后,扶持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个性化和细分化的发展策略来紧跟龙头企业做大产区的品牌势能,扩大产区的影响力。

用学术视角鉴往知来,于酒业之变一览乾坤。酒讯智库专注于数据跟踪中国白酒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创新变革路径,从新颖的角度研究中国白酒的发展特色,以独特的思维研判中国白酒竞争形势。

转载说明:禁止未经授权转载或改编,否则依法追究。


酒 讯

ID:jiuxunzlty

专注酒圈大小事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