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请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五岁的杨长林蜷缩在墙角,小小的身子瑟瑟发抖。父亲杨天怀高声咆哮,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酒气。母亲刘兰英则抱着头,尽量躲避着父亲挥舞的拳头。
“你个婆娘!老子辛辛苦苦挣钱,你还敢顶嘴!”杨天怀每一次怒吼都让长林的心脏跟着颤抖,父亲喝醉了酒就是这个样子,谁也惹不起。
然而,这一次杨天怀的怒火并没有因为刘兰英的忍让而平息,反而愈演愈烈。一声清脆的响声传来,长林看到母亲捂着脸,嘴角渗出血丝。
第二天清晨,长林醒来的时候,发现母亲已经不见了。他揉揉惺忪的睡眼,跑到厨房里,却只看到冷锅冷灶。姐姐杨秋菊告诉他,母亲回贵州娘家了。
“回娘家?”长林不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他隐约感觉到,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他跑到父亲的房间,看到杨天怀还在呼呼大睡,长林小心翼翼地叫了几声“爸爸”,杨天怀却毫无反应。
就在这时,杨天怀突然转了个身,不小心踢到床边的凳子。“哎哟!”长林吓了一跳,连忙躲开。
杨天怀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看到长林站在床边,怒火蹭地一下又冒了上来。“你个小兔崽子,站在那里干什么!”
长林吓得不敢说话,转身就跑。然而,他还是慢了一步,杨天怀抄起枕边的鞋子,狠狠地朝他扔过来。
“哇……”长林捂着头,哭起来。鞋子砸在他的头上,疼得他眼泪直流。
杨天怀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手,他从床上爬起来,一把抓住长林的胳膊,又是一顿拳打脚踢。
不知过了多久,杨天怀终于停手了。长林蜷缩在地上,浑身疼痛。
趁着父亲再次睡去,长林偷偷地爬起来。他从柜子里翻出几件旧衣服,又从抽屉里拿了几块钱,塞进自己的口袋里。
他不敢惊动姐姐们,蹑手蹑脚地打开门,朝着火车站的方向走去。他要坐火车去贵州,去找他的母亲。
幼小的杨长林独自走在火车站转悠,饥肠辘辘。
一个中年男人注意到了他,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小朋友,你一个人去哪里呀?”男人问道。
长林警惕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男人似乎看出他的心思,笑着说:“叔叔是好人,看你一个人怪可怜的。是不是迷路了?要不要叔叔带你去找妈妈?”
长林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点头。他太渴望得到帮助了,眼前的这个男人,看起来并不像坏人。
男人名叫叶国成,是个地地道道的人贩子。他早已盯上这个孩子。他先是带着长林去吃了顿饱饭,又哄骗他说,自己也去贵州,可以带他去找妈妈。
就这样,长林被叶国成带上火车。
到达南阳后,叶国成将长林卖给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有个女儿,比长林大两岁。起初,他们对长林还算和善。
然而一次,长林和养父母的女儿在河边玩耍,不小心将她推下水。虽然女儿最终被救上来,但养父母却因此对长林大发雷霆。他们认为长林是个灾星,开始对他非打即骂,虐待不断。
没过多久,长林又被转卖到武姓家庭。这家人待他一般,既不打骂,也不关心。长林渴望上学,但武家人却一口回绝。失望至极的长林,在一个深夜偷偷逃跑了。
他在街头流浪了一年,靠乞讨为生,一年后,他又被人送到岳姓人家。岳家人心狠手辣,每天逼迫长林做大量的农活,稍有不顺心就拳脚相加。实在无法忍受的长林,再次逃跑。
蓬头垢面的杨长林漫无目的地走在山路上,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
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年轻人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年轻人也注意到他,停下脚步,关切地问道:“小朋友,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是不是迷路了?”
长林警惕地看着他,不敢说话。他已经被骗过太多次,不敢轻易相信任何人。
年轻人名叫李望天,他看到长林衣衫褴褛,脸色苍白,就知道他肯定遇到什么困难。
李望天没有强迫长林说话,而是从自己的药篓里拿出两个馒头,递给他。“小朋友,你肯定饿了吧?吃点东西吧。”
长林犹豫一下,最终还是接过馒头,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实在是太饿了,顾不上什么防备不防备的了。
吃完馒头,长林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些。李望天再次问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跟叔叔说说,叔叔帮你找爸爸妈妈。”
这一次,长林终于开口。他哽咽着说出自己的名字,并断断续续地讲述自己的遭遇。
李望天听得心疼不已,他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竟然经历这么多苦难。他决定帮助长林,把他带回自己的舅舅家。
李望天的舅舅名叫李来应,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李来应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村里很受人尊敬。
李望天将长林的身世告诉李来应夫妇。听完之后,李来应夫妇都感到十分震惊和同情。他们商量一下,决定收养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