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泰安市泰山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泰山区政协委员周升举提出如下建议:

近几年,随着泰山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有效促进资源合理分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卫生事业人才良性流动,转变广大患者就诊模式,提高地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是实现医疗卫生资源上下贯通的有效途径,对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仍然存在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愿低,缺乏严格统一的转诊规范,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不明确,联动机制难以形成,出现一定的“虹吸”等现象,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医共体乃至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对此,我建议:

一、整合公共医疗资源。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优化对医院人事编制、收入分配等管理举措,落实医院自主运营管理权。整合优化市县医疗资源,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发挥资源最大效益。建设县域医共体,根据全区医疗资源分布结构现状,由二级以上医院牵头,成员单位之间做到“六统一”(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资产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耗材目录、统一药品耗材配送),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真正实现医共体内统一管理。同时,完善人才激励配套政策,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逐步推进编制总量管理改革,赋予公立医院更大的用人自主权,对于县级医院急需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现状予以政策支持。

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议以“市场倒逼机制”为动力,通过完善医疗设施、优化服务流程、健全考核办法,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不断提升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的社会效益。强化区级医院胸痛、卒中、心脑血管一体化防治、危急重症、肿瘤防治等中心建设,全力提升医疗救治水平。支持乡镇卫生院发展特色专科,科学整合医疗资源,组建医疗专科联盟,落实公卫和家医服务,促进形成与县级医院功能互补、差别化发展的格局。

三、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一方面为医保基金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数据依据,促进体检就医信息采集、基础疾病预防干预、全民健康数据监测等工作的落实,指导群众科学保健、合理就医;另一方面强化医保、卫健、市场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以保障科学决策、协同推进,为“三医联动”改革提供数据信息支撑。

四、优化集采准入机制。注重中选产品与临床诊疗规范的契合程度和临床使用反馈,将供应、质量、信用等相关因素统筹纳入集采规则,激励企业规范竞争。根据临床需求,完善竞价规则,摒弃“唯低价论”,兼顾考虑平衡患者负担、产品质量、企业合理利润等因素。科学分析确定采购量,确保“量价挂钩”,医保部门通过科学测算形成合理的采购量确定规则,并鼓励医疗机构参与采购量申报,结合临床使用状况、产品升级换代、患者使用意愿等因素,科学测算综合采购量,确保量价准确挂钩。

医共体建设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系统工程,要进一步促进医共体精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在医共体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不断深化改革,提升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努力实现“一般病在县(市、区)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目标,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和服务保障。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亓俊宝 左瀚翀 褚玉强)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