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这个词是近些年才创造出来的,但是这种情绪却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这种让人感受到焦虑,迷茫或者忧伤的情绪,是人类所特有的。早在千百年前,诗人们就已在诗词中尽情抒发过类似的“emo”时刻。
这种emo情绪表现在面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当中的诗句,杜康是造酒的祖师爷,自然也被借代成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面对光阴的逝去,任何人都没有办法,试图用酒来麻痹自己,这种情绪,是不是和现代人在压力之下,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寻求片刻放松的心态如出一辙?
这种emo还表现在对孤独的自我派遣上。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在孤独中与明月、影子为伴,试图在虚幻的相聚中排遣内心的寂寞。李白一生漂泊,怀才不遇,他的“emo”时刻比比皆是。
然而,他总是能以一种豁达的姿态面对,将这些情绪化作豪放的诗篇。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更是将这种无法排解的忧愁写到了极致。李白的“emo”并非消极,而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与对自我的坚持。
这种emo还表现在对现实生活的忧虑之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的《春望》是对战争的残酷与百姓的苦难的EMO,而他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更是将这种深沉的忧愁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杜甫的“emo”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他的诗词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记录者,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的担当。
古人的EMO表现在世事无常人生短暂,表现在孤独无依漂泊无奈,表现在国破家亡困境挣扎,相比而言,今天我们的EMO也并没有脱离这些范围。
无论时空如何变化,我们人类的情感始终是相通的。所以当我们EMO之时,也可以借助古典诗词,汲取力量,学会以更加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