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适,1117—1184 年, 宋饶州鄱阳人,字景伯,号盘洲。洪皓长子。以荫补修职郎。高宗绍兴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以父忤秦桧,出通判台州。桧死,起知荆门军、徽州,寻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首言役法不均之弊。孝宗时历司农少卿、翰林学士兼中书舍人、参知政事,官至同中书门平章事,兼枢密使。居相位三月罢去,提举宫观。卒谥文惠。好收藏金石拓本,并据以證史传之误。有《隶释》、《隶续》、《盘洲文集》等。
次韵李举之立春四绝句 其一 南宋 · 洪适
东皇先遣雪清尘,一夜山川眼界新。
共喜太平今有象,更将歌舞为迎春。
首句“东皇先遣雪清尘”:“东皇”通常指司春之神,这里借指春天。“先遣雪清尘”形象地描绘了春雪消融、洗净尘埃的景象,为春天的到来做好了铺垫。这句话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寓意着新生活的开始。
次句“一夜山川眼界新”:“一夜”强调了时间的短暂,突出了春天带来的迅速变化。“山川眼界新”则描绘了春风吹拂下,大地焕然一新的壮观场面。山川、河流、田野等都披上了春天的盛装,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
第三句“共喜太平今有象”:“共喜”表达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共同喜悦。“太平今有象”则寓意着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美好景象。这里的“象”可以理解为象征或表象,即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末句“更将歌舞为迎春”:“更将”表示进一步的动作或行为。“歌舞为迎春”则描绘了人们以歌舞等喜庆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不仅是对春天美好的庆祝,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次韵李举之立春四绝句 其二 南宋 · 洪
三冬文史总空虚,独有施行宽大书。
坐对南墙千个竹,何妨留客煮园蔬。
首句“三冬文史总空虚”:“三冬”通常指冬季的三个月,也可泛指漫长的冬季或一段较长的时间。“文史总空虚”表达了诗人在长时间内研读文史书籍却感觉收获不大的心境。这里的“空虚”并非指知识本身空虚,而是指诗人可能感到自己所学未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或成果,从而产生的一种空虚感。
次句“独有施行宽大书”:“独有”强调了与首句形成对比的某一方面。“施行宽大书”可能指的是那些能够指导实践、具有实际效用的书籍或理念。这里的“宽大”可能指的是宽容、大度或广泛的适用性。诗人可能认为,与那些空洞的文史知识相比,这些能够指导人们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书籍或理念更为宝贵。
第三句“坐对南墙千个竹”: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静坐家中,面对着南墙上的一片竹林。“千个竹”可能并非确数,而是用来形容竹林的茂密和壮观。这里的竹林不仅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宁静的环境,也象征着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精神品质。
末句“何妨留客煮园蔬”:“何妨”表示不妨、无妨的意思。“留客煮园蔬”则展现了诗人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环境中,诗人邀请客人前来共赏美景、品尝园中的蔬菜,既体现了他的热情好客,也展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次韵李举之立春四绝句 其三 南宋 · 洪适
雪后疏梅正压枝,春来朝日已晖晖。
痴儿公事何时了,一醉花前心似飞。
首句“雪后疏梅正压枝”:这句诗描绘了立春时节雪后初晴的景象。稀疏的梅花在枝头绽放,由于雪花的积压,显得更加娇艳动人。这里的“压枝”既形容了雪的重量,也隐含了梅花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次句“春来朝日已晖晖”:“春来”点明了时节,与首句的雪后景象形成对比,突出了春天的到来。“朝日已晖晖”描绘了春日早晨阳光明媚的景象。晖晖,形容阳光灿烂、光辉耀眼的样子,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第三句“痴儿公事何时了”:这句诗转而抒发诗人的个人情感。诗人自称“痴儿”,可能含有自嘲的意味,表达了对繁琐公务的厌倦和无奈。“公事何时了”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公务无尽的烦恼和期盼解脱的心情。
末句“一醉花前心似飞”:这句诗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在美丽的花前,诗人希望借酒消愁,忘却繁琐的公务,让心灵得以自由飞翔。“心似飞”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心境。
次韵李举之立春四绝句 其四 南宋 · 洪适
他乡春日思如何,屏去茶瓯任睡魔。
且得小窗成好梦,片时江上逐烟蓑。
首句“他乡春日思如何”:这句诗以设问的形式开篇,表达了诗人在他乡度过立春时节时的思绪万千。诗人身处异乡,面对春天的到来,心中自然会涌起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次句“屏去茶瓯任睡魔”:“屏去茶瓯”意味着诗人放下了手中的茶杯,不再以品茶来提神或消磨时光。“任睡魔”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任由睡意侵袭的状态。这里的“睡魔”既指困倦之意,也隐含了诗人想要逃避现实、沉浸在梦境中的愿望。
第三句“且得小窗成好梦”:这句诗承接上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小窗前安然入梦的情景。诗人或许在梦中寻找到了片刻的安宁和满足,暂时忘却了异乡的孤独和思念。
末句“片时江上逐烟蓑”:这句诗是梦境的延续或想象。诗人梦见自己在江上悠然自得地追逐着烟波中的蓑衣(或指渔人),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这里的“片时”强调了梦境的短暂和虚幻,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