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听到都要多喝两杯”
“再没有比这个更是配的嗓子和曲了”
“有八十年代唐朝乐队的感觉! ”
“英文都听出了平仄!”
实在是很好听,一名叫舒介生的外国小哥,将杜甫的诗词编写成中英双语歌曲,以摇滚的形式演绎,丝滑扣合,意境全在,还延伸至更旷阔之处。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本是狂放的摇滚,和诗圣的句词结合,又多了古朴和流淌之感。
小哥的嗓音天生适配这苍阔的气息,月遥星稀之感。
杜甫听了很满意!
小哥还翻唱了很多其它的中国古诗词,都是由他自己谱曲: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网友感叹,语言到不了的地方,音乐可以啊。
1.
跨媒介时代,那些传统诗词,愈发生辉。
除了以上小哥的改编,值得一听的还有大山以摇滚演绎的《将进酒》。
这位中国观众很熟悉的加拿大电视主持人,这几年一直在社媒上更新“读诗词”系列,试图在中文和外文中找到共同的韵脚。
附随着贝斯和鼓点,大山念起李白的名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颤音,反复,更有现代意蕴。
大山还念了很多诗词,比如 李清照的《声声慢》,苏轼的《赤壁赋》......
曾觉得他们都是在写自己的事,如今看,却都是简笔有千钧之力,到世界去,到宇宙去。
“不关乎国籍,那些孤寂落寞、悲凉愁苦,只和人的情怀有关。”
2.
当然,把摇滚和中文诗词结合这方面做得最“到位”的外国音乐人,应该是来自 Pink Floyd 平克 · 弗洛伊德乐队的水爷 Roger Waters 了:
这位摇滚巨星和古诗词的缘分,要从乐队成立之初说起。
上世纪伦敦六十年代,平克 · 弗洛伊德的几位成员还是毛头小子,尚未明晰乐队发展的方向,于是他们拿上《易经》算了一卦,算出了第 24 卦:
卦象有“万物更新,四通八达”之意。
而他们将这一卦象写进了第一张专辑——《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取名为《Chapter 24》。
风琴缓缓奏响,乐队将古老东方文化的冥思融入了歌词中:
A movement is accomplished in six stages
And the seventh brings return
The seven is the number of the young light
It forms when darkness is increased by one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其道,七日来 ,利有攸往。”
反复吟唱,穿插着水爷演奏的中国传统打击乐器铜锣,以及 Nick Mason 演奏的打击乐器管钟,摇滚乐中更增日落日升的史诗感。
而水爷真正和中国古诗词相遇,则是在他读了英国汉学家葛瑞汉(A. C. Graham)写的一本叫《晚唐诗选》的书之后。
后来,1968 年水爷写了一首歌《Set the Controls for the Heart of the Sun》,乐队五位成员共同录制了编曲,而千秋风流的中文诗意,于歌词此中融汇。
水爷弹着贝斯低吟,唱“ Lotus's lean on each other in union”:那是来自杜牧写秋景的的那一句“多少绿荷相倚恨”;
“Who is the man who arrives at the wall? Making the shape of his questions at asking”,这是来自诗鬼李贺《公无出问》的 “公看呵壁书问天”;
而水爷应该非常偏爱李商隐,一首歌连用三次:
“little by little the night turns around”,致敬的是李商隐在《无题四首》中的那一句“暂见夜阑干”;“countless the twigs which tremble in dawn”则是“撼晓几多枝”的自赏;
以及那一句“Morning to birth is born into shadow,Love is the shadow that ripens the wine”,讲的是李商隐笔下,那一寸相思一寸灰,相思成灰都动人,伴随着合成器的声音,那点滴情爱消散在苍渺时空里。
搭配着有着东方玄妙的编曲,看似相冲却碰撞出哲思,音乐和文学在此刻全然共通。
Pink Floyd - Set The Controls For The Heart Of The Sun St. Tropez 1970
后来,这首歌还被运用在 2020 年的 BBC 纪录片《杜甫 ·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
介绍《阁夜》时,旋律响起,而介绍人迈克尔 · 伍德说,杜甫影响了东方的诗歌,西方的现代派艺术家,当然还有平克 · 弗洛伊德。
变幻的美,放在摇滚乐里,或古曲里,都是平仄生趣。愈来愈觉得古诗词真是其美无穷。
一套前所未有的最美《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