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杨得志在前往武汉军区上任时,专门前往江陵县看望老战友侯礼祥。当杨得志走进侯礼祥家,却发现侯礼祥重病在床,甚至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两年前,杨得志曾为侯礼祥证明过身份,按政策应该受到照顾,为何侯礼祥会如此落魄呢?

杨得志一气之下找来地方干部,质问为何不给侯礼祥落实在政策,结果地方干部却告诉杨得志:“那人是特务,不用管他!”杨得志听后大为震惊,他怎么都没想到,一位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老红军,居然会被污蔑成特务,还要遭受如此对待。

侯礼祥出生于湖北江陵一户贫苦农家,早年读过几年私塾,父母过世之后,侯礼祥就离家到外谋生。1929年,侯礼祥趁着红军扩编投身革命,经连长介绍成为共产党员。

1935年,红军长征来到大渡河边,生死存亡之际,侯礼祥奉命率领战士们强渡大渡河。包括侯礼祥在内的十八名勇士驾驶小船奋勇向前,为大部队打开了一条生路,但由于人们记忆有误,侯礼祥被遗忘在十八名勇士之外,强渡的大渡河的十八名勇士自此变成了十七名。



侯礼祥随红军达到陕北后,进入抗大学习,之后负责中央的保卫工作。1939年,侯礼祥因伤势严重,主动要求回到后方,组织便安排他回到了江陵家乡,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

之后由于党组织中出现叛徒,侯礼祥自此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新中国成立之后,侯礼祥因为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被当作专政对象,入狱劳改十年。出狱之后,侯礼祥无意中看到报纸上写着老战友杨得志的名字,便写信给杨得志,请他帮忙证明自己的身份。

杨得志没想到侯礼祥还活着,立刻给他写了回信,结果侯礼祥却再也没有了音讯。



1971年的一天,哨兵忽然向杨得志报告,称一位名叫侯礼祥的人找他。杨得志赶去见面,一眼便认出就是自己当年的老战友,激动得和他拥抱在一起。在两人的交谈中,侯礼祥讲述了自己这些年身份不被认可的遭遇,之前杨得志给他写的回信,也被认为是侯礼祥伪造的。

杨得志当即拿出纸笔,给有关部门写信证明侯礼祥的身份。结果在回乡途中,证明信却被人偷了,侯礼祥不好再去向杨得志寻求帮助,只能无奈接受这样的结果,回乡之后一直郁郁寡欢,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

杨得志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再次为侯礼祥证明了身份,并且还联系了其他几位与侯礼祥相熟的领导同志,请他们为侯礼祥作证明。在杨得志等人的努力下,江陵县重新审查了侯礼祥的历史问题,最终确认了他的身份,为他落实了政策。

自此,侯礼祥每个月都能领取补助,享受应有的医疗待遇,生活也逐渐有了好转。乡亲们也不再戴着有色眼镜对待侯礼祥,侯礼祥终于能够堂堂正正地安度晚年。



1991年冬天,侯礼祥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0岁。尽管侯礼祥晚年经历了身份误解和不公的待遇,但好在杨得志及时伸出援手,才没有让侯礼祥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