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为什么想把首都定在新疆的“伊犁”?
能提出这种观念,说明了孙文先生的志向远大至极!



孙中山先生曾和章太炎先生谈过“建都”的问题,他说这么一句话,震撼到了章太炎:
【谋本部,则建都武昌。谋藩服,则建都西安。谋大洲,则建都伊犁。】
这句话啥意思呢?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是,如果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好华夏的基本盘,最好是建都武昌。
武昌作为武汉的一部分,九省通衢,地理位置非常方便,是交通枢纽中心。

最为重要的是,当时富庶的江浙沪,距离武汉不远,曾经的政治中心北京,距离武汉也不远,南方的革命圣地广州,距离武汉也就九百多公里。华夏的基本盘在中部、东部、南部,坐镇武汉,就能稳住基本盘。
二层含义是,建都西安,有利于全国的统一,让“诸藩服”。

这里的诸藩,指的是古代华夏周边的的各藩属国,包括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建都西安,西安就如“众星拱月”般,这就是华夏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地理中心。
建都西安非常好啊,易守难攻,它更是十三朝古都,论文化、底蕴都是杠杠地。在我看来,北京虽好,但建都西安,相比北京没啥劣势。
第三层含义是,如果中国想要成为亚洲的第一流大国,成为亚洲的巨无霸国家,建都“新疆伊犁”,则是一个好选择。
的,建都伊犁,再顺势影响周边的国家,中国就会成为妥妥的亚洲第一的大国。



有人可能要说了,那孙中山为何后来没有建都武昌、西安、伊犁呢?
这就是如下三个原因造就的:
一是,孙中山先生在五十出头就病逝了,这是妥妥的英年早逝,很多伟大的抱负来不及实现。
二是,每一个阶段,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前后进入孙中山眼帘的还有广州、北京、重庆、兰州、太原、疏勒、开封等城市。
三是,当时的伊犁,因为被沙俄割走了不少土地,已经是个边境地区了,不适宜建都了。而西安城相比北京、广州、南京等,还是有不少的劣势。至于建都武汉,孙中山没来得及进入就病逝了,汪精卫倒是曾经迁去了一套班子,和南京的蒋介石,玩了一段时间的对立。



孙中山雄才大略,奈何寿命不长。
但凡老天再给孙中山借上三十年,中国一定没有后来那么大规模的内战,毕竟,孙中山一直提倡的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而且,他能整合国共两党,他没有私心。
回过头再说“建都伊犁”的事情,我认为,那只是孙中山一时的说法而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