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公布2024年GDP成绩,拿下陕西增速第一。

2024年,咸阳GDP实现3001.2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6.5%。分产业看,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424.25亿元、1113.69亿元、1463.33亿元,同比增长3.7%、8.2%、6.0%。

拿下增速第一之余,这也是咸阳首次站上3000亿大关。

前几年,咸阳曾因部分区域产值不再计算,直接出现GDP增速为负情况。如今又以第一的速度强势归来。这座紧邻西安,以电子、煤炭、“汇通面”出名的城市,发生了什么?

工业“逆袭”

城市竞位,一定绕不开工业。

2024年,咸阳第二产业增加值1113.69亿元,增长8.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其中最为亮眼的是——能化、电子工业增加值增长14.4%、8.7%。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咸阳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储量110亿吨,年产量6000万吨,是陕西第二大能源基地,著名的彬长矿业、彬县煤炭在此。

能源是一张保底牌。去年,是咸阳“北五县”爆发的一年,彬州市、长武县、永寿县、旬邑县、淳化县前三季度GDP分别同比增长11.6%、13.2%、7.6%、10.9%、6.3%。长武县、彬州市增速在咸阳市内排名第一,第二。前三季度,采矿业对长武县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6%,拉动地区生产总值11.1个百分点。

咸阳是陕西少有的能源、非能源并排走的城市,打好能化这张传统牌之外,非能源工业亦迎来高增,增加值同比增长8.7%。其中,建材、电子、食品、医药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2%、8.7%、4.1%、0.4%。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夏子博摄

提到咸阳产业豹变,最具代表性的一定是彩虹股份(600707)。这座有30年辉煌历史的老厂,也在今年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12亿元~13.2亿元,同比增加81.52%~99.67%。

咸阳与彩虹的故事同样精彩,1992年彩虹落地咸阳,开启了十余年的辉煌历史,为咸阳除了纺织城之外,注入了电子、高科技的血脉。“那时候上学,彩虹厂职工子弟都是自带光环的。”一位咸阳人回忆道。

但进入2010年开始,彩虹光芒开始暗淡,在2011年—2020年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十年累计亏损超80亿元。

面对企业遇困,咸阳市选择做“耐心资本”,2012年以来,彩虹股份及控股子公司累计收到政府补助超过30亿元。等到2021年,彩虹股份开始翻盘,其布局的高世代基板玻璃生产线,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掌握高世代基板玻璃制造的成套装备、工艺、料方、材料和检测技术的企业,为咸阳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46户。

在彩虹股份亏损最惨的几年,咸阳市的纾困帮扶,换来企业“投桃报李”,是否与合肥、京东方的故事颇有几分相似?这也是咸阳逆袭背后,众多产业故事的一抹缩影。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84.3%

咸阳的信心回来了。

2024年,咸阳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7%。尤其是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6.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2.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84.3%。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0.2%,社会资本投资增长13.1%。

这是咸阳近年来最好的一次成绩。2019年-2023年间,咸阳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7%、6.0%、10.4%、10.8%、1.7%,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速为-3.5%、0.2%、13.3%、-9.4%、18.1%。

真金白银的投注咸阳,外界的信心从哪来?

从一个很关键的外部因素看,“西咸新区”设立之初,咸阳下辖部分街道城镇被“划走”,区域产值数字随之不再计入,初期咸阳GDP曾出现下跌,规划也需重新安排、适应。

但如今,“西咸一体化”已开始回馈咸阳,咸阳在西安-西咸-咸阳三者中愈发强化主体地位。

客观来讲,西咸补充了路网基建,打通了产业版图。例如,咸阳“破格”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第一座通地铁的非省会城市,后续的11号线(咸阳段)也已纳入西安轨道交通规划。

还有一项令人激动的变化在于,2024年9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学和咸阳市签署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咸阳新区建设合作协议,西安交大正式跨过渭河,来到咸阳地界。

一座顶级大学的能量,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在诸多弱科教、强经济省会城市争夺高校时,咸阳以一座3000亿“小城”破格拿下。在2025年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该工作被视为牵引全局的关键抓手中排第一。

回顾西安交大的外拓,从西安主城到西咸创新港,再到如今跨过渭河,正式进入咸阳地界,若无西咸为桥梁,谁能想象呢?

另外咸阳的科创底子一直不错,就科教资源来讲,咸阳在陕西紧随西安之后,有驻咸高校15所,科研院所17所、其中部省级院所14所,全市科技人员23.1万人。2024年科隆新材在北交所上市,高科环保在新三板挂牌,新增省级瞪羚企业29家、专精特新企业45家。

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咸阳市66所学校与西安名校结对合作、24家医疗机构纳入西安专科联盟建设。


图片来源:咸阳日报

咸阳,已经在向前看了。在2024政府工作报告简图中,用红色大字醒目写道——群众享受到更多一体化红利,“留在咸阳,越来越好。”

文旅质感与温度

咸阳的活力也回来了。

2024年,咸阳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0%,这个增速同样不低。无论是养老,还是新业态,咸阳似乎都有三产文章可做。

一来,咸阳本身类似“卫星城”,生态环境佳,医疗配套齐全,随着咸阳湖环境不断改善,世界濒危动物卷羽鹈鹕,在咸阳湖现身、流连忘返了40多天;二来,拥有1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0多万人,这几年主城区净流入40多万人,国际体育赛事、明星演唱会接连巡回咸阳,多次出圈。

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将咸阳定位为西安“卫星城”,咸阳也在摸索自身的路径,其主城愈发转向“服务型”城市,打起了文旅牌,强调“质感”与“温度”。

咸阳本就拥有极为丰富的文旅资源,生态底子、区位优势超过大部分关中城市,渭河是咸阳的城中河,咸阳湖水面达到10780亩,比杭州西湖还要大。

仅围绕“咸阳湖”,咸阳做的文旅尝试不少。例如,古渡廊桥修建、渭城桥亮化,沿渭河两侧已经有7座公园,形成万亩绿地,今年“五一”,渭滨、古渡、钓鱼台3个公园改造提升亮相。以咸阳湖为主体的“秦时明月·梦回咸阳”文旅项目四登央视。另外,乾陵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走在咸阳湖边的老街,你会发现创意餐饮、咖啡店、文化演艺、AI场景等新业态,这些“温度”来自咸阳烟火气和文化底蕴,“质感”则来自城市改造与年轻人共同创造。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夏子博摄

文旅这条路,咸阳的回馈、破圈正越来越多,有咸阳湖上“飞人打铁花”、有咸阳老街的创意咖啡、有北大街的社火过年……2024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8602.93万人次、游客总花费577.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3%、21.48%,位于全省前列。

我们也注意到,长时间被市民诟病的围挡问题,今年1月初,咸阳市市长冷劲松强调,“下大气力根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长期围挡问题,还路于民、还道于行。”

1月26日,冷劲松在咸阳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再度强调,要突出专业操作,下足绣花功夫,着力解决超期围挡、物业管理、乱停乱放等问题,有效整治消除一批顽瘴痼疾,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悄然间,一个有“温度”,有“质感”,年轻化的咸阳正愈发实感。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人在阳光好的天气,看着河水穿城而过,感叹咸阳本该拥有的灵气回来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