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借钱给朋友他却迟迟不还

出借人都去世了 欠债人却玩起了消失

欠债人名下 又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这笔钱还能要回来吗?

近日 梁溪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

复杂的案件

案件缘起

张某与王先生是朋友关系,多年前,张某投资生意,向王先生借了钱。后来张某经营不善,公司倒闭了,但这笔钱却迟迟没还。

2016年3月,王先生起诉到梁溪法院,经过调解,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约定张某向王先生归还本金和利息共计113万元

可之后,张某却没有按约履行还款义务,于是王先生向法院申请执行。慑于执行压力,张某向王先生还款20万元,并与王先生达成分期付款执行和解协议。此后,张某在陆续归还王先生14万元后,却再次“爽约”


示意图

复杂局面

2018年2月,王先生不幸去世了。张某抱着侥幸心理,离开了无锡。法院多次联系张某,都没能联系上。由于张某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该案进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虽然案子已进入终结程序,但法院也实时能监测到张某的资金账户。时间到了2023年,法院发现张某的账户多了10万元!


原来,躲债在外的张某想到自己曾买过一笔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到期后可以提取。2023年1月,张某便办理了一张新的银行卡,从保险公司领取了10万元。拿到钱后,张某仍未归还王先生的欠款。


迅速出击

根据银行卡显示的取款地,通过当地公安的配合,执行法官迅速锁定了张某住处,将其拘传回无锡,并将张某拒不执行的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归案后,张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涉嫌犯罪,主动筹款向王先生的妻子归还欠款4万元。同时,法院将执行到的14万元发放给了王先生妻子。


示意图

经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的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被告人张某的犯罪情节与悔罪表现,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最后,法院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法官提醒

欠钱不还的被执行人

切莫心存侥幸

早日归还欠款

部分素材来源: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

编辑:朱颖一 责编:肖肖 编审:李铁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