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有医学专家认为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质量风险。郑民华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联名向上海市政协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
在经过近1个月的调查之后,2月9日,医保药监部门回应了郑民华等医疗专家关于血压不降麻药不睡的问题。
报道很长,欧战之王为大家进行了整理,简单讲,郑民华等20余名专家说的都是错的,集采药品没啥大问题。
关于“血压不降”。瑞金医院提供了该院参与的苯磺酸氨氯地平集采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对比的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成果,显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原研及仿制氨氯地平治疗均能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且安全性相当"。
关于"麻醉药不睡"的说法。接受调研的医院麻醉科临床医生介绍,"医院每个月平均2000多台手术,麻醉药在集采前后用法用量没有大的变化,诱导剂、镇静药、肌松药等各种类型的麻醉药都没有太大变化"。接受调研的一家医院领导说:"我院不存在'麻药不睡'的问题"。
关于“泻药不泻”。瑞金医院及其他几家医院均反映,未收到临床一线关于"泻药不泻"的相关反馈。接受调研的某三甲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表示,"多年来做肠镜准备的2种泻药都是国产药,没有变化,没听说过'泻药不泻'的情况"。
好了,医保药监部门已经盖棺定论,老夫不敢质疑,也不敢蛐蛐。这些身处医疗一线专家的专家一点都不专业,拿道听途说,或者亲人的经历,以个例来推论药品集采不好,太不专业了。
要知道,药品集采在节流的效果上,那是杠杠滴。媒体报道,2024年第十批医保药品集采中,阿司匹林肠溶片中标价格最低为0.034元/片。国家医保局表示,历次药品集采为医保基金节省了大量支出。
在不能开源的情况下,节流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大菊,大家都洗洗睡吧。医保药监部门表示,集采总体上是好的,即使有点瑕疵,但至少将来会变好,会越来越好。
比如有人吐槽3分钱的阿司匹林肠溶片过于便宜,但现在你也能医保支付3000多的华为手表,医保药监部门的努力很有成效。
老夫想象了一下,下一步,或许能医保支付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比亚迪汽车了。
但在解决瑕疵变得完美的这个过程中,就难免有人成为代价。
祈祷自己不会成为代价吧,毕竟运气的成分也很重要。当自己成为代价的时候,想一下心头时不时涌起的自豪感,或许就可以平复一下心情。
能否公开一下,领导用什么药呀,我们可以用一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