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中,妓女、青楼和老鸨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
妓女,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古代对女性的不友好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畸形所在。
青楼,是妓女们的工作场所,既为她们提供了生活空间,也是她们与社会各阶层人士交往的平台。
老鸨,是青楼的管理者,她们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能够为妓女们提供一定的保护和生计。
同时也是妓女、青楼之间的纽带,是链接整个青楼系统必不可少的环节。
正因为老鸨的存在,才使得青楼得以维持和运转,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只是令人费解的是,青楼的老板娘为何叫做“老鸨”?“鸨”又是什么东西呢?
今天文史君来为大家聊聊青楼文化。
古代最早的“妓女”
关于妓女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初年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文献记载,齐桓公时期的国相管仲,为了“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即通过收取妓院的收入来充盈国库。
特意在宫中设立了“女闾七百”,“闾”是一个计量单位,一闾大约为25人。
七百闾,大约17,500人,也就是说管仲在齐国宫中设置了一万七千多人妓女,共大家游乐,以为国家盈利。
由此可见,从春秋时期开始,官妓制度就建立起来了。
此后,并延续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隋唐初年,学者李君威父子在《南史》中也提到,南齐废帝萧昭业荒淫无度,在官署中纵情享乐。、
其实,那些行为也都是官妓制度下的社会具体表现。
到了唐朝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妓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代孙棨在《北里志》中,范摅在《云溪访议》中都曾提及,唐朝的妓业十分发达。
后来唐朝宫廷为了加以对其管理,还特别设置了太常寺、教坊、乐营等管辖机构。
太常寺是唐朝政府礼仪的最高管理机构,教坊是专门为皇家培养乐舞人才的地方。
乐营是专业的官方妓院,负责提供官妓的衣食住行、日常训练以及对外营业。
再往后,到了唐宋之间,妓业依旧繁荣不减。
且随着奴隶制的逐渐废除,妓女的来源发生了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
1、因生活环境所迫,被迫卖身的女子。
2、罪犯的家属。
3、战争中俘获的敌国女子。
与此同时,民间也开始出现私营妓院,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青楼”。
古代的“青楼文化”
青楼一词,最早出自三国曹植的《美女篇》,其中写道:“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在《美女篇》中,青楼指的是美女居住的豪华场所。
令外,《晋书·麹允传》,以及唐朝诗人邵谒的《塞女行》中,也把青楼指为精致典雅的房屋。
到了元朝,词曲作家夏庭芝在其著作《青楼集》中将青楼代指为妓院,此后关于青楼即妓院的说法开始流传开来。
到了明清时期,朱元亮在编辑校正的《青楼韵语》时,和清朝俞达所作小说《青楼梦》中,就已经将青楼直指为民间妓院。
在古代,有了青楼的存在,自然也就演化出了青楼文化。
青楼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它不仅仅涉及到某方面交易,更是一个融合了艺术、文学、社交和风俗习惯的复杂社会体系。
青楼,作为这一文化的载体,是古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乃至平民百姓交流思想、展示才华、寻求娱乐的场所。
青楼中的女子,通常被称为“妓女”或“青楼女子”。
她们中的许多人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才艺非凡,擅长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正因如此,古代青楼常常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光顾。
许多青楼女子本身就是才女,她们与文人墨客的交往很多时候超越了简单的肉体交易,更多地是精神层面的交流。
在那种交流中,诞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等,都与青楼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此同时,青楼还是古代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那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交流,商贾可以洽谈生意,官员可以交换政见,文人可以切磋文艺。
由此,青楼一跃成为了一个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中心。
鸨鸟与“老鸨”
有了青楼,自然也就有了老鸨。
大家都知道老鸨是干啥的,是古代青楼的老板娘。别看老鸨的名字不好听,可那也是个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