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作家杨绛在《走到人生边上》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间,人生一世实在够苦。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相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

现实的确如此。

你对外晒的越多,给自己埋下的深坑就越多。

你面对旁人时透露的自身状态越细,尤其是毫无保留的全盘托出,给生活带来的隐患就越大。

所谓“防御”,究其根本就是管住自己,稳住心神。

人性本就是复杂多变的,不管多么亲近的关系,若是说话没了分寸,相处没了界限,迟早会引发一系列祸端。

正如杨绛曾用一生阅历,总结出的做人大智慧:藏,才是最聪明的处世之道。



01

习惯性多言,是一场灾难

中国有句古语:言多必失,出言切忌满。

很多人在年轻时,总是对这个道理不以为然,常常觉得几句话而已,对生活能造成什么影响。

等到栽了一次又一次跟头,惹下一个接一个祸事,在疼痛中才幡然醒悟:

说得越多,错得越多,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一定程度上也会决定你接下来要走的路。

文学家苏轼在刚入仕途那几年,因为性格直率,时常喜欢与身边人谈论自己对于许多大事的见解,以及心底真正的想法。

有时候,他也会约着好友来家里叙话,一旦打开了话匣,往往都要聊个痛快,对对方也是直言不讳,轻易就与人交心。

妻子每次听到他对人掏心掏肺、毫无防范都深感担忧,等客人离开后,便提醒他适当对人提防一下,不是每个人都值得深交。



可苏轼却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对于妻子的话左耳进右耳出。

好友深知他的性情,也多次劝他祸从口出,尽量不要在人前过度袒露自己,懂得谨言慎行。

可那时的苏轼淳厚耿直,并未把这个忠告当回事,依然随心所欲地与人谈论天下诸事。

谁曾想,他说过的话,发表的言论,都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记了下来。

最后那些人聚在一起,用苏轼曾说过的话、写下的诗句当理由,故意构陷他包藏祸心,还罗列了他多项罪名,致使他被贬黄州。

从那之后,很多曾经表面十分要好的亲朋好友都断绝了和他往来,在他最难的时候,转身离去。

苏轼终于明白,人心多么凉薄,人性多么复杂,人与人的关系变数太多。

也是自那时起,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处世方式,学会了收起锋芒,戒掉了多言的毛病,说话做事都更加谨慎。

陈丹青说得很对:

“没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真实的你,或者你没必要不停地向人解释其实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这是无效的。”

世间无常之事太多,大多时候,锋芒毕露之时,也是由盛转衰之日。

你永远无法预测,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与人闲聊透露的些许隐私,日后是否会成为前行路上绊倒自己的石头。

走得太近,伤人伤己;说的太多,必有所失。

与其逢人推心置腹,不如保持一定边界。

就像老话里讲的那样: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02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逢人藏得住心事,处世藏得住本事

演员宋佳在电视剧《回响》中谈到一个观点:

“夫妻在外有四不讲,第一,不讲家庭收入,说多了别人借钱,说少了别人瞧不起;
第二不讲家庭矛盾,因为没有人能帮你解决问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第三不讲对方的缺点跟短处,因为好坏都是自己的选择;
第四不讲夫妻之间的私生活,因为人人都有窥视欲。”

这些事看似微不足道,但认真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其中暗含的都是为人处世不可忽视的人性法则。

有太多时候,你挂在嘴边的心事,处处显露的本事,都很容易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祸事。

独处时守心,群处时守嘴,才是人生醒悟的开始。

看过自媒体博主@老杨和戴戴的一个视频,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有段时间,老杨一直心存困惑,他不明白妻子为何总是喜欢“说谎”。

刚得知妻子怀孕的喜讯时,他和妻子在医院走廊上开心相拥,想着要好好庆祝一下。

正巧此时,一名男子从两人身边走过,用力推了老杨的妻子一把,老杨怒火中烧,打算找对方理论。

仔细一看,发现那名男子是两人的老同学,于是压下怒火,几人又寒暄了一番。

聊天的过程中,老同学抱怨起和妻子想要孩子,一直没有怀上,随后又询问老杨夫妇是否来产检。

老杨一时高兴,准备将妻子怀孕的消息分享给老同学,可却遭到了妻子的阻拦。

妻子笑了笑说:“没有,只是来检查下身体。”

老杨回想起,之前他们出门在停车场碰到熟人时,妻子的反应也是如此。

对方看着他们新买的车满眼羡慕,可妻子却告知对方:“车是借别人的,我们哪买得起那么贵的车.....”

过了一段时间,几人去同学搬的新家聚餐,那位同学显摆自己赚了大钱,准备再开几个连锁店,并分享喜讯,妻子怀了双胞胎。

大家问起老杨的近况,明明他们刚换了新房子,可老杨妻子又一次谦虚的说:我们买的就是“老破小”,还是掏空了父母的积蓄买的。

谁曾想,几天后,听那位即将喜得双胞胎的同学哭诉,有人在新家的凳子角落放了图钉,他的妻子被扎到后惊慌失措,摔了一跤....

调取家里的监控才发现,放图钉的正是聚餐时的另一位老同学。

经此一事后,妻子告诉老杨: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你炫耀的越多,越容易激发周围人对你的嫉妒甚至恶意。

两人也彻底领悟:人活着,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没必要为了满足虚荣心给自己招惹麻烦。

而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逢人能藏得住心事,处世也不会过度显摆自己的本事、成功以及富足的生活。

大冰在直播时说得一句话虽然残酷,却很中肯:

“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愿意为你高兴的人不会有几个,不管你活到多大岁数。

生活中大部分人,其实都不太希望和别人平行,不管是年龄平行,还是社会位置平行,甚至就是同样住到一个小区的人,都不太希望别人过得比自己好。”

恨人有,笑人无,嫌人穷,怕人富,是人性中无法抹去的一部分。

凡事多留心,说话有余地,不仅是社交的重要规则,也是保全自己的最好方式。

永远别忘了,浮于表面都是风光,沉下心来自有答案。



03

中年以后最高级的活法:

社交节能,精神内收,生活低耗

看经典剧作《天道》的时候,多次为“高人”丁元英的处世哲学叹服。

在丁元英的认知里,事事与人争辩,处处透露隐私,是最愚蠢的行为。

他去饭馆吃面,店里的老板打听他的私事,他准备笑着应付过去。

可那老板却不依不饶,继续追问:“你是做大买卖的吗?”

他直接避开话题:“您要是不嫌弃的话,我上您这打工。”

老板听到这个答案,一脸不屑,随后又指责丁元英说话不着调。

可丁元英并没有做过多解释,继续专心吃着眼前的面,直接无视了老板的挑衅。

对他而言,一时的争论毫无意义,更没有必要对任何人都证明自己,说明自己的真实情况。

丁元英的处世之道,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般:“修者以律治心,觉者由心生律。”



成年人最基本的自律,就是管理好自己,修炼好内心,专注于眼前。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沉得住气,凡事自会顺风顺水。

中年以后,最高级的活法,不是挤到人群中,在喧闹声中证明自己。

而是做好这3件事,打理好心态,沉淀好灵魂:

(1)社交节能,拥有干净的圈子:朋友重在质量,而不是数量。不必为了追求圈子足够大,次次用自己的秘密交换真心。

如果你把秘密告诉风,就别怪风把秘密吹遍整个森林。

(2)精神内收,稳住自己的内核:不要总是向人诉苦,不是人人都关心你的生活好坏。

指望别人来治愈,不如做自己的医生,强大自己的内心,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3)生活低耗,守好宝贵的能量:把生活调成静音模式,在独处中为自己赋能。

人活一世,境到逆处懂得调整好心态,处于盛时应保持谨慎,学会韬光养晦,才能走得长远。



很喜欢杨绛的一句话: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前行的路上,愿你守好一份清醒,保持一份克制,活成真正的强者,平静如水,永远心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