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相关截图,特别致谢,侵删。



生活中,如何分清贵人是在考验你,还是在给你机会呢?

叶晓明和肖亚文都认为丁元英是贵人,为什么前者只能趴着井沿看一眼又掉了下去,而后者却能每每把事情办妥,稳稳接住机会呢?

再刷肖亚文押掉全部家当31万元,在最危险时入股格律诗,并做好一辈子为欧阳雪打工的准备,才猛然明白叶晓明在求和失败后,为何火急火燎地退股。

除了认知低、怕吃亏外,叶晓明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他虽然认为丁元英是高人,可能是改变他命运的贵人,但没有提前花时间认真仔细去了解他

因为不了解,所以就不会明白、也看不懂丁元英对下一步运作,以及对每件事的预判。

这也是一种因果,你想链接一个人,对他却不够了解。

而是仅凭他家里几十万的音响,用高档茶具,和别人眼中对他的评价,而【盲目】地跟随,去合作,这无疑是给自己挖坑,为自己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对一个人不够了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你们之间的缘分还没到,还没到可以合作共事项目的时刻。

这个时候就不要期望对方给你机会或者资源,就算是给你了,你看不明白,自然也接不住。



对丁元英不够了解,这是叶晓明的【失误】,也是导致他和肖亚文不同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肖亚文给丁元英当了一年多的助理,丁元英对她能力非常认可,也足够了解信任她。

私募基金解散后,他为什么让肖亚文帮他找个地方清净隐居,而不是找韩楚风。

要知道找房子这事属于丁元英的【私事】,相比肖亚文,韩楚风一来是自己好友,二来资源、人脉、能力都更强,为什么不找他呢?

这说明丁元英对肖亚文的【认可】,说白了,贵人让你办私事,这是在给你机会。

两人在一起共事一年多,他们互相足够了解、信任,也有足够的默契。

肖亚文的综合能力很强,只要丁元英一句话一个眼神,她都会多个维度帮你考虑周全,并且在多个维度中找到均衡点。

后来,丁元英让肖亚文帮忙在北京找门面和仓库,就印证了这一点。

他并没有详细交待要多大面积,价位多少,只是让芮小丹转告她,想找个音响店。

还说,其他方面,肖亚文都会考虑周全,完全不用操心。

因为足够的了解,所以足够的信任。

不管是当初找房子还是找门面仓库,这都是丁元英给肖亚文【抛钩子】和【给机会】。



而反观丁元英让叶晓明等人加入格律诗,根本不是机会,而是在考验他们。

也可以说,如果他们经受住了考验,那么才有【上岸】的机会。

丁元英曾用【聪明】二字来评价叶晓明,但又说一个人单单用聪明来评价,远远是不够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丁元英看不上叶晓明他们,所以自然也不屑给他们机会。

任何时候,想链接到贵人,中间一定会经历一些考验。

这些考验不论是自然发生还是刻意为之,要让贵人觉得你有能力、有分寸,而且足够的了解和信任他。

反之,就如同叶晓明,想链接贵人,想靠丁元英上岸,但又不花时间认真去了解其做事风格、为人处世。

这就导致了揣摩不透对方的动机和预判,经受不住考验,错把机会当成陷阱,火急火燎地给丢弃。

因为肖亚文对丁元英足够的了解,所以,丁元英让她做的每一件事,她都能够分清这是给我【机会】,还是在【帮忙】。

她在这一点真的拿捏得特别有分寸,给人的感觉就是多一句过多,少一句不行。



想要链接高人,把他变成自己的贵人,一定要多了解多思考,然后无条件的去相信。

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能力、为人处世、做事风格都是你所喜欢也一样认可的吗?

如果不是,赶紧止步,再去了解,或者直接舍弃。

如果你决定相信并跟随,就要无条件的相信自己的眼光,并做好接受一切结果的准备。

假如结果我颗粒无收,他坑了我,我也认,这是我判断失误的结果。

切记,在链接和投诚之前没有仔细的思考和了解,凭感觉他好像很厉害是个高人,而一股脑地扑上去。

扑上去之后,开始左右摇摆,怀疑人家的能力、动机,甚至怀疑自己的决策。

该严谨的时候不严谨,该有魄力的时候反而像个跳梁小丑。

古语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只有真正了解他人,也了解自己,才能在机遇与考验面前,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也告诉我们:在追求机遇时,要以严谨的态度去了解,以坚定的信念去信任,以智慧的眼光去分辨。

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那些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感谢你读到这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