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春天是诗人们反复吟咏的对象。他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日的美景,也借春景表达着丰富的情感。如今,在这个季节,我踏遍山川湖海,只为探寻春天的信息。每一朵花的绽放,每一片叶的嫩绿,都在诉说着春天的秘密。而我,只想将这份美好,与你分享。
春风十里,皆是春光;而你眼中的春意,却让我沉醉。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我探寻着春天的信息,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在诉说着春天的秘密。
探春吟
宋-邵雍
草色依稀绿,花稍隐约红。
一般难道说,如醉在心中。
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在探春过程中内心的沉醉与喜悦之情,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
探春
宋-杨万里
五日才能一日来,眼生方觉有春回。
向来日日频来探,只道园花不肯开。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期盼和惊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忙碌或不细心,而错过了生活中的美好。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探春
宋-黄庶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诗人通过对冬日雪景、落梅以及对春天的想象,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切期盼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创造力的惊叹。
和君锡雪后招探春 其一
宋-司马光
莫嫌微雪压梅芽,已有归鸿泊浦沙。
天上诏来难久驻,直须早看洛阳花。
诗人以雪后为背景,借景抒情,传达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以及对友人邀约探春的积极回应。
探春
宋-郑獬
雪后清风特地斜,柳条疏瘦未藏鸦。
与君试去探春信,看到梅花第几花。
诗人以雪后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探寻春天踪迹的情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与对春天的期待。
浪淘沙·探春
宋-苏轼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初春,当时苏轼赴杭州任通判。词中通过对初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苏轼的这首《浪淘沙·探春》不仅展现了初春的美景,更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词作。
探春令·其一·寻春
宋-赵长卿
新元才过,渐融和气,先到帘帏。
谩闲绕、柳径花蹊里。探看试、春来未。
年时曾把春抛弃。与春光陪泪。
待今春、日日花前沉醉。款细偎红翠。
这首词以新年为背景,描绘了词人探寻春天的过程,以及对过往辜负春光的追悔,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当下美好时光的情感。
探春
金-赵承元
冰底流泉匹练飞,曲尘著柳不禁吹。
杖藜恰到春生处,已有人家插酒旗。
赵承元是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的状元,曾任职曹王府。他以疏俊少检著称,虽才华横溢,但因品行不端而被贬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探春过程中所见的初春景象,从自然景观到人间烟火,展现出春天悄然降临的美好与生机。
探春
元-刘因
道边残雪护颓墙,墙外柔丝露浅黄。
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傍。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他自幼聪慧,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才华横溢。
这首诗通过描写道边残雪与墙外柳树的景象,细腻地展现了早春时节的独特韵味,抒发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怜惜与呵护之情。
探春二首 其一
元-王寂
和气融融散薄原,东风应已入东门。
弄晴野鹊翻高树,趁暖家鸡啄破垣。
浅绿未生挑菜渚,嫩黄先报探花村。
安排诗酒相追逐,聊慰天涯倦客魂。
王寂(1128—1194),字元老,号拙轩,是金代著名文学家。他工诗文,诗境清刻镵露,古文博大疏畅,著有《拙轩集》。
这首诗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春日画卷,生动地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饱含着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