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帅国 2月4日,欧盟委员会(下称“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当日举行的“欧盟大使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将是欧盟对华关系发展的重要年度。中国是欧盟关键贸易伙伴,欧方与中国有“建设性接触的空间”,并能找到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欧盟和中方可以达成共识,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当下中国与欧盟贸易领域中的重要产业,中国的电动汽车进入欧盟之路是否会在2025年迎来转机,备受关注。1月21日,冯德莱恩在瑞士达沃斯论坛做主题演讲时提出,欧方将继续与中方就电动汽车案进行磋商。

不同于整车,对于动力电池这一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欧盟另有打算。2024年11月,欧盟提出一项计划,要求前来欧盟投资建厂的中国内地企业向欧洲企业转让技术产权,以换取享受欧盟补助的资格,这将成为欧盟更严格的清洁技术贸易制度的一部分。动力电池技术转让的全新标准,已率先于2024年12月的欧盟10亿欧元电池开发补贴项目中实施。

值此时刻,欧委会批准法国政府向远景动力法国工厂提供补贴一事,成为此轮中欧围绕电动汽车展开激烈博弈的一个焦点事件。

远景动力在欧获补贴

1月31日,欧委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宣布,批准法国政府向远景动力位于法国上法兰西大区杜埃的电池超级工厂一期项目提供4800万欧元(约合3.64亿元人民币)的补贴。

经济观察报向一位接近远景动力的人士询问,远景动力法国工厂是否属于“欧盟电池开发补贴项目”,其表示:“这(远景动力将接收的补贴)是欧盟针对在欧投资企业的一般性补贴,不是‘欧盟电池开发补贴项目’。这个补贴2021年就申请了,近期才批下来。”这意味着,法国对远景动力工厂的补贴,并不附带转让技术产权的条件。

相比于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远景动力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在国际市场上,远景动力名声在外。

远景动力有着深厚的海外资本背景。2007年,日产汽车与NEC(日本电气)成立了AESC(现仍为远景动力英文名称)。2010年,AESC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动力电池大规模量产企业。

2014年,AESC一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仅次于松下,市场份额为21%。同年,雷诺日产联盟被曝因为AESC电池相对LG化学(一家韩国电池企业)价格过高而产生争议。另一方面,日产汽车认为供养一个动力电池企业的成本太高。2016年,日产汽车决定卖掉持有的51%AESC股权。在出售AESC之前,日产汽车先完成了对AESC股权的100%控股。

几经周折,2019年4月,中国能源企业远景科技集团(远景动力母公司)完成对AESC的收购,持股80%,日产保留AESC20%股份。

在被远景科技集团收购之前,AESC已是一家全球性企业,在英国、美国等地建立了多座电池工厂。被收购之后,远景动力又陆续在中国、日本、英国、美国、法国等地建设了多家工厂。

2021年,远景动力与雷诺汽车达成合作,宣布在法国杜埃建设电池工厂,以支持雷诺的电动汽车业务发展,项目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20亿欧元,为雷诺及其他品牌的电动车型提供动力电池。该工厂从2022年开始建设,计划2024年投入生产,其目标产能是到2030年达到24GWh(亿瓦时),每年满足40万至50万辆电动汽车的装配需求,并具备实现40GWh的扩容潜力。

最新消息显示,远景动力法国工厂一期项目年产能达9GWh,预计2025年年内投产。

欧洲多国示好中国电池企业

远景动力法国工厂并非第一个获得欧洲国家补贴的动力电池工厂。2022年7月,远景科技集团与西班牙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西班牙建设欧洲大陆首个零碳产业园,并布局动力电池超级工厂等业务。

2024年2月,西班牙工业贸易和旅游部对外宣布,共有26个电池项目将获得西班牙《经济复苏和转型战略性计划》电动汽车项目II(PERTEVECII)的支持,该项目的资助重点是电动和网联汽车电池。

PERTEVECII将总计提供5.287亿欧元的拨款和1亿欧元的贷款。西班牙驻华领馆经济商务处称,远景动力西班牙电池超级工厂是此项计划的最大受益者,该工厂将获得2亿欧元的补贴和1亿欧元的贷款。

当年7月,远景动力位于西班牙纳瓦尔莫拉德拉马塔市的电池超级工厂举行开工仪式。这是远景动力在英国桑德兰和法国杜埃进行产能布局后,在欧洲建设的第三座超级工厂。西班牙工厂将研发制造最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预计2026年投产。

在远景动力之外,其他如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在西班牙合资建设的电池工厂也将获得西班牙政府提供的1.33亿欧元补贴;辉能科技计划在法国北部敦刻尔克建设电池的“超级工厂”,将得到法国政府15亿欧元的资金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欧洲建设的工厂,都不属于“欧盟电池开发补贴项目”,因此不涉及技术产权转让问题。

欧盟态度发生转变?

对中国电池企业到欧洲建厂,欧洲各国态度友好。但对中国电动汽车整车出口欧洲,欧盟则持“抗拒”态度。近期,欧盟正计划为电动汽车销售提供补贴“以对抗中国”。欧盟承诺将利用泛欧盟补贴来刺激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从而帮助欧洲陷入困境的汽车行业。

负责欧盟“绿色工业”战略的欧委会执行副主席特雷莎-里贝拉(TeresaRibera)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欧盟正在“制定”激励计划的方案。里贝拉称:“从泛欧洲的角度来看,我们如何能够找出促进措施,而不是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这是很有意义的。”

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称,许多欧盟成员国为电动汽车提供激励措施,但条件差别很大,有几个成员国根本不提供购买补贴。这种情况将导致欧盟内部存在一种国家模式与另一种国家模式的竞争。

近期欧盟对中欧关系的多次表态,又传达出积极信号。1月21日,冯德莱恩在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演讲中14次提及中国。她表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为深化双边关系提供良好机遇。“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扩大我们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在2月4日举行的“欧盟大使会议”上,冯德莱恩再次向中国示好。

2023年9月,中欧围绕电动汽车产生了贸易摩擦。彼时,冯德莱恩提出,中国电动汽车价格因巨额补贴被人为压低“扭曲”了欧洲市场,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2024年10月29日,欧盟在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后宣布终裁:对三家抽样公司比亚迪、吉利和上汽分别加征17%、18.8%和35.3%的反补贴税,合作企业平均税率为20.7%,未合作公司则面临35.3%的税率。

从2024年6月开始,中欧商定启动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磋商,推动欧委会多次下调加征税率,但最终仍未避免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欧盟加征关税政策的实施。如今欧盟方面主动释放积极信号,或意味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事尚存转机。


王帅国经济观察报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报道产业转型、车企动向等,对造车新势力、国内品牌关注较多,擅长现场采访等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