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均为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图片均源自网络,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婶子,快进屋暖和暖和吧。"张桂花望着站在雪地里瑟瑟发抖的刘淑芬,不解地问。
"不了......"刘淑芬紧了紧身上的棉袄,目光望向亮着灯的窗户,"我就在这看看他们家亮着灯,心里就踏实。"
这个曾经为了女婿免去500元彩礼的女人,如今却不敢跨进女婿家的门槛。
01
1994年冬天,李明辉站在镜子前,反复整理着自己的衣领。这是他第一次相亲,对方是隔壁村赵婉晴,据说是个在县城银行工作的姑娘。
"儿啊,"李母帮他抚平衣服上的褶皱,眼里带着愧疚,"要不是你爸病了,咱也不用这么着急......"
李明辉知道母亲的心思。父亲的胃病越来越严重,家里的积蓄都花在了药费上。按理说这个年纪结婚确实早了点,可他也想给父母一个安心。
远房表叔说赵家条件不错,赵婉晴在银行上班,父母都是村里的能人。李明辉本以为这门亲事八成是要吹的,毕竟自己家现在这个条件......
没想到,第一次见面就聊得很投机。
赵婉晴不但长相温婉,说话也温柔得体,得知他是镇上一家企业的技术员,还对他的工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我觉得技术人才最有前途,"赵婉晴笑着说,"现在是科技时代嘛。"
这句话让李明辉红了脸,心里却暖暖的。
一个星期后,两家人正式见面。李明辉一家战战兢兢地准备着,生怕自家的条件会吓退对方。
"小李啊,"刘淑芬仔细打量着这个未来女婿,眼里满是赞许,"我听说你爸病了?"
李明辉低下头,声音有些发颤:"是,胃病。这些年家里的钱都......"
"行了,"刘淑芬打断他的话,"我和老王商量过了,彩礼就收个五百的意思意思。等婚礼那天,我让婉晴带回来做嫁妆。"
这话让李明辉一家惊得说不出话来。
在他们这里,一般的彩礼至少要三千,像赵婉晴这样条件好的,五千都是常事。
"这......这不合规矩吧?"李母忐忑地说。
"什么规矩不规矩的,"刘淑芬笑着说,"我看小李是个实在人,婉晴也喜欢。再说了,成家立业不就是要互相帮助吗?"
就这样,婚事定了下来。
可好景不长,李父的病情突然恶化,需要住院治疗,这一住就是两个月,家里不仅花光了积蓄,还借了一大笔债。
"要不......咱们先缓缓?"李明辉愧疚地对赵婉晴说。他知道,现在的自己,连五百块的彩礼都拿不出来了。
赵婉晴却握住他的手:"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说这个?"
第二天,刘淑芬亲自来到李家,不仅退还了五百块彩礼,还额外拿出五百块:"这是我和老王的一点心意,你爸的病要紧。"
李明辉流着泪要拒绝,刘淑芬却说:"你要是把我当亲人,就别跟我客气。要是不收,那就是看不起我们赵家。"
02
婚礼如期举行,很简单,但很温馨。
赵家带来的嫁妆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除了常见的家具家电,还有一万块现金。
"这些年你们慢慢还,"刘淑芬悄悄告诉李明辉,"我相信你能给婉晴幸福。"
那一刻,李明辉在心里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好好报答赵家的恩情。
婚后的日子并不轻松。为了还债,李明辉和赵婉晴白天上班,晚上还做些零工。赵婉晴主动辞去了县城银行的工作,找了个离家近的信用社,这样能照顾李父的病情。
1996年初,赵婉晴怀孕了。刘淑芬知道后,二话不说搬来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
"你们年轻人要多挣钱,"刘淑芬一边收拾屋子一边说,"家里有我呢。"
就这样,刘淑芬包揽了所有家务。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烧火做饭,照顾病中的李父,还要给赵婉晴准备营养餐。邻居张桂花常说:"老刘家这婆婆,简直比亲妈还亲。"
孩子出生后,刘淑芬更是忙得团团转。李明辉心疼岳母,想请个保姆,却被刘淑芬拦住了:"钱留着还债,再说了,自家孙子哪能让外人带?"
王大力也经常骑着三轮车来送菜送肉:"地里刚摘的,新鲜。"每次放下东西就走,生怕女儿女婿觉得不好意思。
李明辉夫妇更加努力工作。李明辉在厂里表现出色,很快当上了车间主任。赵婉晴也在信用社步步高升。几年下来,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攒了些积蓄。
"爸,妈,这是还钱。"一个周末,李明辉拿出两万块,想还给岳父岳母。
"糊涂!"刘淑芬把钱推了回去,"自家人说这个干什么?留着给孩子上学。"
王大力也摆摆手:"要说还,你们早就还清了。这些年要不是你们孝顺,我和你妈也不会这么高兴。"
日子就这样慢慢好起来。
2000年,李明辉买了第一辆摩托车。
2003年,他们在镇上买了套小楼房。
2005年,李明辉调到县里一家大企业当工程师,工资翻了一番。
每逢年节,两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饭。
酒过三巡,王大力总会感叹:"这些年,我最大的福气就是找了个好女婿。"
谁也没想到,平静的生活会在2009年的冬天突然起了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