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而在皖南事变中,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挺身而出,突围中受伤的袁国平为了不连累战友举枪自尽。
而在自尽前他还不忘交党费,袁国平英勇牺牲后,他留下唯一的儿子长大后发展如何?袁国平又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
袁国平是湖南邵东人,他和毛主席既是老乡,又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校友,1922年袁国平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此后,袁国平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五次反围剿作战和红军长征。
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袁国平历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等职,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
1938年4月26日,袁国平经过毛主席亲自推荐,就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但军长叶挺又是党外人士,为此,中央对新四军的各级领导干部配备十分重视。
对于政治部主任人选的确定,中央尤为慎重,一开始提出的酝酿名单有陈毅,张际春等几套方案,最后才确定由军队政治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袁国平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同时担任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
1928年3月15日,毛主席在致新四军党委书记,副军长项英的电文中说:“中央决定派袁国平为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
电文中特别提到,“袁国平政治开展,经验亦多”中央同时选派了50名优秀干部去新四军工作,电文还明确,“五十个干部即由袁国平率来。”
对于袁国平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的才能,毛主席十分赞赏,多次表扬他是“我军著名的宣传股东家”,在他的领导下,新四军政治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以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保卫袭击,皖南事变发生。
新四军将士血战七天七夜,终因寡不敌众而大部分牺牲,军长叶挺冒死请命,被国民党扣押,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就在新四军群龙无首之时,袁国平挺身而出,带着剩下的战士突围。
1月14日晚,袁国平在突围中身负重伤,战士们用树枝扎了简易担架抬着他转移,天亮前,他们在章家渡渡河时又被敌人发现,顶着枪林弹雨艰难到达对岸后,1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三四十人。
在渡河时再度受伤的袁国平挣扎着将一个笔记本和七块大洋交给卫士连副连长李甫,断断续续地说:“你们赶快突围,不要管我了,否则一个都出不去,向组织上替我汇报。”并指着大洋说:“这是党费!”
在大家泣不成声的时候,袁国平悄悄地摸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袁国平这位不足35岁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实现了他所说的“如果有100发子弹,要用99支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他的遗骸于1955年6月19日移葬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袁国平的妻子邱一涵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女战士,二人在1929年结婚,是军中闻名的恩爱夫妻,政治上相互关心,工作中相互支持。
1940年,他们还被新四军军部评为模范夫妻,为了革命事业,他们把子女寄养在乡下,以致于女儿因为贫困无医而去世,儿子幼年失学。
皖南事变后,党组织调邱一涵到豫皖苏边根据地,彭雪枫推荐她到抗大四分校工作,后担任校政治部主任,她强忍失去丈夫的悲痛,继续努力工作。
渡江战役胜利后,邱一涵从部队转到地方工作,参加南京市的接管工作,1952年10月,苏北区和苏南区合并成立江苏省,邱一涵任江苏省常委,监察委员会书记,1956年因患癌症去世,而年仅17岁的儿子袁振威也彻底成为孤儿。
但悲惨的命运没有将袁振威打倒,他发奋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袁振威被分配到了海军装备系统,在这个岗位上他干了20年,推动了海军装备的不断进步。
晚年的他采访中面对自己的身世,淡然地说:“我很平凡,党和国家已经给我足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