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讲了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军为了执行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计划,山东军区部队,江北新四军的调动情况,今天讲下我新四军江南部队,广东东江纵队等回撤至苏中、山东地区的具体情况,按照后来陈毅元帅总结的这个时期的形势就是:“抗日战争结束,华东战场起了新的变化。一方面要抽调主力争取东北,山东六个师去了四个,黄克诚带3师也去了,华东的力量有所削弱;另一方面,华东面对上海、南京、徐州,国民党兵力很大,我们要重新组织战场,要统一力量,缩短战线。新四军北上山东,山东、华中两块合成一块;苏南、皖中、两广纵队撤回来,收回五个手指,捏成拳头。这是华东一个很大的特点。”

粟裕率领苏浙军区机关和主力一、三纵队及部分地方武装:

10月初,本已打算在江南继续战斗下去,扩大发展我解放区的粟裕,还是按照我党军委的总体布局,率领苏浙军区机关和主力一、三纵队及部分地方武装共约万人,自江苏宜兴地区出发北上,从常州至奔牛间的空隙越过了宁沪铁路。来到西桥后,开始渡江。10月8日终于将部队全部转移到了江北的泰兴地区。期间粟裕部行动隐蔽,国民党军队竟未察觉,事后才发现异常,这才派出10多艘军舰,在长江上来回巡逻。



叶飞将军

叶飞率领四纵及浙东部队

然而,由叶飞将军率领的浙东部队转移则历尽千难万苦。9月下旬,叶飞率领的苏浙军区四纵开始从金华地区出发,部队在长兴集结,按照华中局的指示,先配合浙东游击纵队渡钱塘江北上。此时,国民党军顾祝同部已进至杭州,顾祝同就是亲手策划“皖南事变”的刽子手,这一次他再次想企图拦截我军于钱塘江口,重演“皖南事变”。当时局势高度紧张起来。为安全起见,10月3日,华中局指示:“浙东部队能北渡即迅速北渡,如不能即退回原地坚持。”

但此时部队已无法后退,只能向前。4日拂晓,浙东我军一部北渡杭州湾在澉浦登陆,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我军坚决突围,血战到底,在付出200余人伤亡的代价后,终于杀开一条血路、继续北上。



我军浙东部队

叶飞部在得知浙东部队顺利突围后,叶飞率领四纵的主力开始经宜兴、句容渡江北上,部队到达泰兴后,开始渡江,但当时不论民用船只还是商轮都不好找,渡江时仅租到一艘商轮,于是开始昼夜不停地运送我军。10月16日夜里,当商轮运送最后一批人员时,因轮机损坏,船又超载,不幸沉没。叶飞闻讯赶到江边,黑夜茫茫,人手又少,除几十人获救,四纵政委韦一平等800余人不幸遇难。这是江南部队北上遭受的最严重的意外损失。

广东东江纵队等曲折回归路

最后一批北上的是广东抗日游击队的战士们。抗战时期,在广东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活跃着几支抗日武装。主力是以曾生为司令员、林平为政委的东江纵队和珠江纵队、韩江纵队、粤中纵队等。他们就是后来参加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两广纵队的前身。



东江纵队成员

东江等几个纵队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这些纵队中组成人员,知识分子多,港澳同胞多,归国华侨多,女战士多,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较高并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们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坚持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共进行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建立了总面积6万余平方里、人口约450万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东江纵队抗战时期形势图

抗战胜利后,他们正准备迅速发展时,根据国共谈判的协议,党中央指示他们北上转移。为了保证转移的安全,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派出第八小组前来广州。小组中有中共代表方方少将、国民党代表黄伟勤少校、美方代表米勒上校。

但国民党方面对第八小组工作处处阻挠破坏。广东行营主任张发奎竟否认广东有共产党武装存在,他们的目的就是等部队调遣完成,接机一举消灭广东境内的革命武装。中共中央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报纸上几次发表声明,驳斥国民党方面的谣言。周恩来安排林平到重庆,向各界人士介绍广东抗日游击队的战斗历史和现状,迫使国民党方面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并在重庆与中共代表团达成东江纵队北撤的协议。

1946年3月,由中共代表廖承志等三人小组来广州,协助第八执行小组实施东江纵队撤退计划。经多方协调,终于促成了谈判的成功。国民党要求要我方先运送一批粮食给华北的国民党部队,作为交换才能保证东江纵队北撤的粮食供应。叶剑英同志立即办妥此事,并给广东党组织汇来一笔现款,终于保证了撤退计划的实行。

1946年6月29日,东江纵队和其他抗日游击队的干部、战士和家属共2500多人从各游击区集结到大鹏湾,登二艘美海军登陆舰,开始了的北上的航行。7月5日,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各舰相继进入烟台港口。在岸上等待的胶东解放区军民热烈欢迎来自广东的战友们,烟台市内群众夹道欢迎,敲锣打鼓,扭着秧歌。东江等纵队的干部、战士们含着热泪,高呼口号,仿佛回到了久别的家乡。

东江几个纵队的战士他们是幸运的,在内战爆发前,安全地撤退到解放区,的确是一个奇迹,也成为陈毅元帅后来说的,我们部队缩回来攥成一个拳头其中的一份子,这个拳头也将狠狠爆锤国军,此时,江南我军几只主要力量基本全部回到江北解放区,标志着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计划,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为接下来的国共全面大战蓄足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