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故事,非封建迷信,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请读者朋友注意辨别。
普陀山,潮音洞。云雾缭绕的黄昏,岁月如梭,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修行者盘坐在岩石上。他名法明,普陀山中最年长的修行者之一,已在这片圣地修行七十余年。
尽管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双眼睛依旧清澈,如同在千年古井中窥见世间的光景。
一、
法明的心境与身体状态并不如往昔那般健朗,近年来,他常感到生命的流逝。
一天,法明正在打坐时,心中忽然升起了一种不安的预感——似乎时间已经不多了。就在他感到自己即将离世时,眼前出现了一幕令人震惊的现象。
他的眼前,开始出现一幅幅熟悉的画面,像放电影一般迅速闪过——他的童年、求学的岁月、修行的种种片段都一一浮现。
这些画面杂乱无章、迅速交替,宛如走马灯一般,令他无法控制。这种体验并非第一次发生,但这次的情景更加真实和清新,仿佛他正在回顾自己的一生。
然而,法明知道这是一种预兆——他正面临着生命的尽头。
正是此时,普陀山上空突然出现一道金光,观世音菩萨的身影缓缓降临,站立在他面前。菩萨的眼神温和,声音如春风般抚慰心灵:“法明,你有心事?”
那温和的声音让法明的内心瞬间平静下来。他合掌行礼,恭敬地答道:“菩萨慈悲,弟子心中困惑。
这些天,我常常看到往事如走马灯般涌现,不禁心生疑虑。难道,这就是临终的征兆吗?”
观世音菩萨注视着法明,似乎看穿了他心中的疑惑,缓缓开口:“你修行多年,深知万象皆为幻象,为何对这些现象依然放不下?”
法明苦笑道:“我明白,这一切都是幻象,但它们却如实物般生动,难以自控。我的一生,正如这些记忆一般,匆匆而过,转眼即逝。”
菩萨微微一笑,指向远方那片汹涌的海面:“你看那海浪,波涛起伏,看似混乱,实则有其规律。人的三魂七魄,也如同这海浪,看似无序,实则井然有序。”
法明疑惑地问:“三魂七魄,是什么?”菩萨回答道:“三魂分别主宰天灵、地灵和命灵,七魄则主宰人的情感。
它们在一生中协调运作,维持人的生命与情感的平衡。”法明点头,继续问道:“这些走马灯般的景象,是否与三魂七魄离体有关?”
菩萨的眼神深邃:“正是如此。临近死亡时,三魂七魄逐渐松动,犹如一座精密的机器,零件之间的联系开始松散。那时,身体中积累的所有记忆便会涌现出来,甚至不受控制。”
二、
菩萨的话语如同一阵风,吹散了法明心头的迷雾。然而,法明心中依然有许多未解的疑问。他又问道:“如果临终时的景象是我们一生的回忆,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看到恐怖的景象?”
菩萨轻轻点头:“这是业力的显现。人的三魂七魄中,储存着一生的善恶业力,善业显现善境,恶业显现恶境。就像镜子照物,物来则现,物去则空。”
这个回答让法明沉默良久。他突然想到,自己是否也会经历一场恐怖的回忆,或者会被业力所困,无法超越?
然而,菩萨的话语并未就此停息:“死前的景象,不仅仅是业力的显现,也是一种机缘。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这些景象。
正如你平时修行时,种下什么因,临终时便结什么果。你若能在此时保持觉知,不被情感与回忆所困,就能超越生死的束缚。”
话音未落,几位年轻的僧人也悄然走近,恭敬地坐在一旁,聆听菩萨的教诲。
菩萨继续道:“当三魂七魄离体时,首先会经历走马灯般的回忆。这是人一生的积累,也是业力的展现。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