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吴建国,今年48岁,来自一个小县城。我家世代务农,父母靠种地供我们兄妹三人长大。我是家里的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
我们那个年代,考上大学并不容易,尤其是对农村孩子来说,更像是一道天堑。
我高考那年,考了476分,虽然不算高分,但也能勉强上个普通本科。可家里的情况让我不得不犹豫——父母年纪大了,二哥初中毕业后就没再读书,一直在家帮忙种地。
那年,家乡的一家国营厂有个顶班进厂的名额——这在当时算是铁饭碗,只要进去了,端上这个碗,一辈子基本无忧。
这个名额本来是轮到我的,可父母说,二哥没读多少书,进厂后至少能有个稳定的收入,将来还能帮衬家里。他们劝我复读一年,说不定能考个更好的学校。
我犹豫了很久,最终咬牙决定把顶班的机会让给二哥,自己再拼一年。那时候,心里还有点不服输的劲儿,想着只要考上大学,未来也能出人头地。
复读的那一年,我拼了命地学,最终考上了一所普通师范院校,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县里的一所中学当老师。日子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稳定。只是,现实远比我当初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如今,二哥在厂里干了二十多年,早早就买了房,有了稳定的退休金,日子过得悠哉悠哉。
而我,一辈子拿着微薄的工资,供孩子上学、养家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当年那个选择,成了我心里始终无法释怀的结。
02
二哥进厂的那年,我开始了复读生活。家里条件不好,父母还是东拼西凑给我凑了学费,但生活费就没办法给太多。我住在学校安排的集体宿舍里,吃的是最便宜的饭菜,每天泡在自习室里,除了学习什么也不敢想。
那时候,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觉得只要考上一个好大学,将来肯定能出人头地,过上比二哥更好的生活。可现实却一次次打脸。
我考上了普通师范院校,专业是数学教育。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县城的一所中学当老师,虽然是正式编制,但工资并不高,刚开始的时候,每个月拿到手的只有一千多块。
而二哥呢?
他进厂没几年,就赶上了单位分房。他结婚早,嫂子是邻村的姑娘,家里条件一般,但两人踏踏实实过日子。厂里效益好的时候,二哥的工资比我高出不少,再加上各种福利,甚至还能在年终拿到几千块的奖金。
我还清楚地记得,工作第三年的时候,我去二哥家吃饭。那时,他家已经住上了单位分的两室一厅,家电齐全,日子过得安稳舒适。而我呢?还住在学校的教师宿舍里,一个人挤在不到十平米的小房间里,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吃饭的时候,二哥夹了一块红烧肉到我碗里,笑着说:“建国啊,你读书是比我有出息,可这工资也实在太少了。你看看,要不找个机会,调到县里的教育局去,听说那边待遇好点。”
我嘴上应着,心里却五味杂陈。
我这么辛苦读书,最后却还不如他一个初中毕业就进厂的工人?
但我还是安慰自己,觉得时间会证明一切。我有知识,未来一定比他走得更远。
可现实却一次次让我失望。
大学毕业后,我因为工作稳定,很快就被家里催着相亲。可相了几次,女方家一听我是老师,就微微皱眉。
“老师工资低啊,能养得起一家人吗?”
“你在学校住宿舍,将来结婚了住哪儿?”
“你弟弟都已经买房了,你还没房,结了婚怎么住?”
这一句句现实的话,让我无言以对。
后来,经过亲戚介绍,我认识了我现在的妻子,刘红。她是本地人,家境一般,在县医院当护士。因为她家也没什么钱,所以对我没有太多要求,就这样,我们算是门当户对地结了婚。
结婚的时候,二哥帮了不少忙。他借钱给我付了首付,买了一套60平米的小房子。我心里感激,也有点不甘——这本该是我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可现实却让我不得不依靠他。
结婚后,孩子出生,生活的压力更大了。我每个月的工资要养家、还房贷,还要给孩子存点教育基金,几乎没有什么结余。
而二哥呢?他家那时候已经换了新房,孩子也大了,日子过得宽裕。他们一家三口经常去旅游,吃好的、穿好的,生活悠哉悠哉。
有一次,二哥带着一家人去海南玩了一趟,回来后跟我炫耀:“建国啊,海南那边可舒服了,海鲜便宜,空气也好,你们也该出去走走。”
我苦笑着点点头,心里却无奈得很——别说旅游了,我连请客吃顿大餐的钱都要算计半天。
最让我难受的是,孩子上学后,差距变得更加明显。
二哥的儿子上的是县里最好的重点小学,后来又进了重点中学,学费高,但二哥毫不犹豫地掏钱。还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钢琴、绘画、英语一样不少。
而我的儿子呢?只能上普通学校,补习班更是想都不敢想。有一次,他回家跟我说:“爸爸,为什么我不能学钢琴?”
我愣住了,半天说不出话。
后来,国家政策变了,工厂改制,二哥提前退休,拿着每个月五六千的退休金,再加上单位的各种福利,日子过得比上班时还轻松。
而我呢?虽然已经教书二十多年,但工资涨得很慢,退休后每个月的退休金最多也就三千多,和二哥比,相差了一倍。
有一次,家里聚餐,二哥喝了点酒,拍着我肩膀笑:“建国啊,你说你当年要是没把顶班的机会让给我,现在是不是也该退休了?”
那一刻,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是啊,如果当年我进厂,现在的生活会不会比现在更轻松?
可这世上,哪有如果呢?
03
二哥的玩笑话,说得轻巧,可我心里却一阵发酸。
这几十年,我一直在想着当初的那个选择到底是对是错。如果我当年没有把顶班的机会让给二哥,我是不是也能像他一样,早早地进入工厂,拿着稳定的工资,住着单位分的房子,甚至现在已经退休,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
可如果真的让我回到过去,我会做出不一样的决定吗?
我真的不知道。
这一生,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轨迹。
二哥过得轻松自在,而我却一路跌跌撞撞,靠着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每次交房贷的时候,我都要精打细算,生怕哪天遇上突发情况,日子就更难熬了。
但有时候,我又会想,钱真的能衡量一切吗?
二哥这些年,日子是轻松,可他的人生似乎就被工厂框住了。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喝酒、打牌,后来工厂改制,提前退休,他的生活更是单调得很。现在他虽然有钱,可每天除了遛弯、喝茶、搓麻将,似乎也没有其他寄托。
而我呢?虽然工资不高,生活不富裕,可这些年,我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有些学生考上了好大学,逢年过节还会给我打电话,甚至有的成家立业后,还带着孩子回来找我,说当年是我让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成就感。
有一次,学校举行退休教师欢送会,几个我曾经教过的学生专门回来参加。他们站在台上,讲述着当年我在课堂上的点点滴滴,说我的课让他们受益匪浅,说他们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当年的那一份坚持。
那一刻,我的眼眶有些湿润。
或许,人生的价值,并不只是金钱和物质,还有精神上的收获。
这些年,我也渐渐想明白了。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选择了什么样的路,就会收获什么样的结果。我不能说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但至少,我没有后悔。
虽然我没有二哥那样的经济条件,不能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我尽力了。我努力工作,尽职尽责,教书育人,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也算是踏实。
人生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活法。
如今,我的儿子也即将大学毕业,走上社会。他常常问我:“爸爸,你觉得读书真的有用吗?”
我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读书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大富大贵,但它能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让你有选择的权利。”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或许,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谁赚得多,而是自己能否接受自己的选择,能否活得问心无愧。
这一路走来,我经历了迷茫、挣扎、不甘,可现在,我终于可以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当年我选择了复读,而二哥进了厂,我们的人生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如今,我们的生活相差甚远,可这又如何呢?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既然是自己选的路,就不该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