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底,此前传言“郑州离婚预约一天只有5个号”,很快官方辟谣:惠济区每天线上、线下预约名额均为10个;中原区不区分结婚离婚类型,线上、线下各40个号……只有经开区无人数限制,线下可直接办理。
不只5个号,有10个、40个号哦……
第一:人民群众的权利与有关部门的权力之间的矛盾
离婚本身不是什么值得鼓励的事情,但在夫妻双方已经都确定不想再过下去的前提之下,“有没有离婚的权利”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婚姻自由,既包括跟谁结婚的权利,当然也包括离婚的权利。
现实则是,这个基本权利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重阻碍,之前是荒唐的“离婚冷静期”,现在则更进一步,直接“离婚限号”……
不让人离婚,表面看是“为了你们好”,本质上是——离不离的,你们夫妻说了不算,我说了算。
他的权力,比你的权利厉害。
第二:尊重人的自由与束缚人的人格之间的矛盾
婚姻乃是人生大事,从这个角度出发,慎重对待婚姻是没有问题的,权力不能任性,婚姻也不能任性。
这里也要为有关部门说句话,现在的年轻人确实存在拿婚姻当儿戏的倾向,什么闪婚闪离,不是什么“酷毙了”的事情,在我看来是“傻X了”的事情,对待婚姻这么不负责任,对待其他事情那就更不负责任了,社会是由一个个的活生生的个体组成的,如果大家都这么不负责任——如你所见,现在大多数城市生态确实不咋地,年轻人嚣张跋扈不管其他人死活的现象并不鲜见。
但是话说回来,毕竟,闪婚闪离的还是少数,之所以显得酷是因为大多数人还是清醒的,会在心里像看傻子一样看待这种事情,在婚姻上脱颖而出并不一定是“颖”这个尖子厉害,更可能是其他“颖”保持了克制与公序良俗。说白了闪婚闪离一是相当于做生意赔了,二是这婚姻可能本身就不怀好意,假结婚假离婚嘛……
所以在大多数人民群众都是正常人、负责任的人的前提下,婚姻自由就是值得被尊重、被鼓励而不是被管制、被打压。
事实上,正是因为对大多数人的合法自由进行扩大化的打压与限制,巨婴才那么多,不负责任的人才那么多,通过结婚离婚来钻空子去套现的人才那么多——
一言蔽之,限制人的人格,只会催生出更多的不服管教的破罐破摔之徒,治理之道,在疏而不在堵呀,有关部门您可知晓这个粗浅的道理否?
第三:真为人民服务与假为人民服务之间的矛盾
也不是所有城市的民政局都不讲道理,就在河南巩义,2023年9月初的一则新闻显示,一位聋哑姑娘被婆家人带到民政局想要领取结婚证,工作人员就拒绝了,为啥呀?工作人员又不傻,一看姑娘没有自主表达能力,可能智力上也存在缺陷,属于没有独立民事行为的人,且娘家人不在场,那这桩婚事就很可疑。
所以工作人员拒绝了,这是真的为人民服务。
你看,并不是所有拒绝都是为了吃拿卡要,为了彰显权力,而是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着想——即便不能更进一步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但至少从法律与道德层面出发,守住底线,不让自己成为那个“推你进火坑”的帮凶。
这已经是很低很低的底线了。我们的人民群众对有关部门的要求真的一点都不高啊,结果呢?
结果就是仍然有大量有关部门在假装为人民服务,实则是以傲慢的权力为中心,不讲法律,也不讲道德。
“限号”不让人离婚,是不是违法啊?我不是法律专业人士,但这个判断也用不着什么法律专业吧,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常识吧?上世纪末我们的目标就是四个现代化,这已经过了二十来年了,思想还没现代化吗?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经典的施政思想与辩证法理论,真的是经久不衰的经典中的经典,尤其对于咱们的社会管理生态,可谓对症下药的良方,怎奈大多数基层有关部门达不到这样的思想水平与工作水平。
这个矛盾,长期存在,要解决矛盾,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与监督力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