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渭清出生于1910年,湖南省平江县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江渭清曾在平江县东山寺第四高级小学读书,伴随着广泛阅读进步书籍,他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升,渴望将来为国家与民族而战斗。
1926年,江渭清加入了共青团,次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失败,但江渭清矢志不渝,继续为组织从事秘密工作。同时,江渭清还参加了平西游击队,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1929年,江渭清转为正式党员。
1930年,江渭清担任了湘鄂赣红军独立师连政委,此后他率部参加了湘鄂赣根据地的反“围剿”,在苏区根据地建设、干部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央红军长征后,江渭清在湘鄂赣边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不仅策应了红军主力的长征,而且还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前提下,南方八省的游击红军改编为新四军,江渭清也加入了新四军,担任了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参谋长、副团长等职务。参加新四军后,他率部参加了高淳、当涂、溧水边界地区的战斗,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40年11月,为了方便新四军向江北转移,经过军部批准,苏南新四军第一团与新一团合编,成立了新四军第一纵队,其中江渭清担任了第一纵队副政委。1941年1月,新四军向江北转移过程中被国民党包围,皖南事变爆发,江渭清也全程经历了皖南事变。
突围阶段,第一纵队接到军部指示:突围到苏南地区,在苏南坚持游击战。然而,第一纵队副司令员赵凌波却反对军部的命令,要求第一纵队撤回原地。江渭清坚决反对赵凌波的计划,此后赵凌波离开大部队,江渭清等人继续率领第一纵队突围。
在这之后,江渭清率部突围到溧阳,到达苏南地区,并在苏南地区坚持游击斗争,同时也进一步整顿队伍,3月,江渭清改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旅长,此后他继续活跃在苏南地区抵抗日伪军,并多次率部取得反顽斗争的胜利,建设与巩固了苏南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江渭清担任了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第八兵团副政委等职务,率部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华东战场的主要战役,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建国后,江渭清留在江苏工作,担任了南京市委副书记、江苏省委第二书记等职务,在抑制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稳定物价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1954年,江渭清改任江苏省委书记,全面主持江苏省的工作。期间,他领导江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改造当中,如火如荼地发展地方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尤其是在“大跃进”当中,江渭清力所能及地稳定经济结构,严格按照中央制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恢复经济,迅速摆脱了“左倾”错误对经济的影响。
十年浩劫时期,江渭清也受到冲击,1967年,他被主席叫到北京保护起来。1974年年底,毛主席重新启用江渭清,此后江渭清担任了江西省委第一书记以及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等职务,于2000年因病去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