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备受瞩目的《长风长青・江南文人流派展・长风堂特展》在上海松江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松江在文化领域积极践行诸多理念与规划的生动体现。


精品力作熠熠生辉

1995年,徐建融先生在浦东创立长风堂。展览现场,长风堂主人徐建融先生的85件精品力作熠熠生辉,其弟子们的99件佳作各具风采,更有谢稚柳、陈佩秋先生的两件珍贵艺术藏品锦上添花。展品题材丰富,山水壮美、花鸟灵动、人物神韵交相辉映,全方位呈现出江南文人流派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松江书画底蕴深厚绵长,自元代起便已成为绘画中心,众多文人画家云集于此,他们的创作理念、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对后世绘画发展影响深远。如今,松江区正全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次展览所在的云间会堂1号展厅,定位于赓续红色文化、融合海派文化、着力江南文化,在以往成功举办江南系列、新青年系列、国家级文化工程系列大展的基础上,又创新性地开辟了江南文人流派展这一全新篇章,而本次展览正是江南文人流派展的开篇之作。

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艺术

徐建融先生是当代集美术史论、美术教育、书画创作、书画鉴定、国学研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在弘扬中华传统书画经典,尤其是海派艺术方面成就斐然。1995年,徐建融先生在沪上浦东创立长风堂。此后,以长风堂为起点、徐建融艺术史学馆为平台的“长风雅集”应运而生。“长风雅集”秉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宗旨,围绕中国书画的史论研究、真伪鉴定、传统继承与创新等课题展开探讨与实践,不仅吸引了众多文化学者、教授参与,还向广大社区居民敞开大门,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艺术,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这与松江打造文化强区,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的目标高度契合。

徐建融先生的艺术生涯深受常州学派影响,秉持“学而时习”的经世致用理念。在艺术学习与创作道路上,谢稚柳、陈佩秋两位先生对他影响深远。在他们的引领下,徐建融先生30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到宋元经典绘画作品的研习中。宋元绘画注重写实与意境的营造,在笔墨运用、构图布局以及对自然万物的描绘上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他还深入钻研宋元经典,汲取其中的精华,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与教学中。


本次展出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徐建融先生对宋元绘画的传承与创新。他的山水画,借鉴了宋元时期画家对山水形态的细腻描绘与深远意境的营造,以精湛的笔墨勾勒出江南山水的灵秀,既有宋元山水的雄浑壮阔之感,又融入了江南特有的婉约与温润;花鸟画则继承了宋元时期注重写生、形神兼备的特点,笔下的花鸟栩栩如生,充满生机,通过对笔墨的精妙运用,展现出花鸟的灵动之美;人物画在造型与神态刻画上借鉴宋元绘画的写实手法,同时融入个人对人物情感与内心世界的理解,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同时,徐建融先生还将自己从宋元经典绘画中学到的技艺与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逐渐形成了新时代的江南文人流派。在这些弟子的作品中,能看到他们对宋元绘画风格的延续与创新。例如,王叔重的绘画作品,在构图与笔墨运用上,有宋元绘画的严谨与细腻,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贝思敏在书法创作中,将宋元书法的韵味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赋予传统书法新的活力;方严的中国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写意精神,又在题材与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他们在传承徐建融先生所倡导的艺术理念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大师作品堪称点睛之笔

展览中,两件谢稚柳、陈佩秋艺术藏品堪称点睛之笔。这两件作品承载着前辈大师的艺术智慧,与徐建融先生及其弟子的作品相互辉映,让观众能更全面地领略江南文人流派的发展脉络与艺术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所在的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将1号至4号展厅联动起来,组建云间会堂美术馆,成为上海郊区规模最大的美术馆。同时,松江区已经在筹划成立松江区美术馆联盟,统筹全区美术馆、艺术馆资源,形成展览矩阵,定期集中发布展览资讯,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文化影响力辐射范围。云间会堂美术馆周边业态丰富多元,通过与剧院、商场、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紧密协作,将为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的消费场景,有力推动松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展览不仅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场文化盛宴,也为研究江南文人流派艺术提供了宝贵契机,将推动江南文人流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助力人文松江“书画之城”建设,推进社会大美育工程。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宋宁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