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入坑摄影》系列课程的第二十章节,本章节我们将系统地学习在拍摄中常用的生产力工具:闪光灯。从最基础的运用开始,带您逐步超越自然光限制,走进人造光源的拍摄领域。

在最基本的应用层面上,闪光灯是一种在弱光环境下向场景添加光线的工具。但是,如果将其与低速快门结合使用,或者配置柔光箱之类的光线调节附件,以产生更加可控的照明效果,它也可以是一种极富创造力的工具。

无论您是简单地照亮主题,还是捕捉更具风格的创意效果,闪光灯的使用都是摄影师绕不过去的基本功。它可以根据您的技能,知识和创意抱负而变得简单或复杂,本文将是一个很好的“跳板”,带您踏入人造光源的拍摄领域。

不同的闪光灯类型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学习使用闪光灯,首先我们需要对灯具有着最基本的理解。市面上我们常见的闪光灯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机顶闪与离机闪。

机顶闪:



在许多中低端的入门机型上,我们最为常见的机顶闪为相机的内置闪光灯。但由于内置闪光灯仅可以正面直射,而且输出功率有限,所带来的“直闪”只能产生较硬照明效果,无法实现高的拍摄质量。并且由于考虑防尘防泼溅设计,额外的外壳上开口会增加缝隙,所以专业机型上并不具备内置闪光灯,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强大的热靴闪光灯(本文重点讲解闪光灯类型)。



热靴闪光灯正如字面理解,需要将闪光灯插入相机顶部的标准热靴中,允许相机和闪光灯之间进行双向通讯,以调节功率和闪光灯上的其他设置,并使其可以通过快门进行触发。相比于内置闪光灯,热靴闪光灯由电池供电,可以实现更高的闪光功率,并具有可调节的闪光方向,以及更加丰富的控光配件。

离机闪:



热靴闪光灯并非一定要放在热靴中才能运行,也可以通过使用诸如引闪器之类的无线设备,使其远程触发形成离机闪,从而实现更加丰富的光位设置。



对于专业的棚拍,我们还可以使用与热靴闪光灯用途相同,只不过功能更强大,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电源和电池供电的棚拍闪光灯。这样的设计也使得有着更快的回电速度和达到高千瓦级的功率。更大的功率也决定了更好易用性,能够胜任更多的拍摄题材,当然这也意味着不菲的价格。

使用闪光灯如何正确地曝光?



使用闪光灯实现任何拍摄效果,最基本的前提是准确曝光。目前大部分的闪光灯都支持两种控制模式,分别为TTL自动测光和手动调节。

TTL自动测光:



目前大多数热靴闪光灯都支持傻瓜式的TTL测光,该测光模式并非基于环境光的曝光读数,而是基于闪光灯输出的“预闪”。启用TTL模式后闪光灯会在实际拍摄之前进行低功率的“预闪”,在随后的实际拍摄时,相机会根据预闪的曝光读数控制闪光灯在实际拍摄中的功率。

当然,我们还可以使用闪光灯曝光补偿(FEC),来增加或减少TTL自动测光下的实际闪光功率,大大地增加闪光灯的易用性,降低了使用门槛。

手动调节:



不仅相机具有M档,闪光灯亦是如此,我们也可以通过手动来调节闪光灯的输出功率。

在购买闪光灯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商家标注的闪光指数(GN值),这是直接反映闪光灯功率的主要参数。该值越大,代表闪光灯可输出的功率也就越大。在闪光灯的手动控制中,GN值将被细分为百分比进行输出,诸如全功率为1/1,一半功率则为1/2,大多数热靴闪光灯甚至最小功率可以细分为成1/128。

闪光灯也有焦距?



在使用闪光灯时,细心的摄友们可能会发现,闪光灯上也包含焦距设置,初学者难免会对此产生疑惑。其实这与镜头的焦距视场原理相同,只不过闪光灯焦距的使用目的是调整光线的覆盖范围,改变投射的距离和光线的强度。



焦距越短光线能够覆盖的范围也就越广,在不改变功率的情况下,产生的强度也就越低。反之亦然,焦距的增加会光线更加聚拢,产生更小的覆盖范围,也意味着同等功率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