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故事,非封建迷信,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请读者朋友注意辨别。
在江西的某座古老寺庙里,清晨的阳光透过大雄宝殿的窗棂洒落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气息。明贤,一位年迈的长老,双膝跪地,脸上泪痕未干,眼神里满是困惑与不解。
他是一位修行多年、勤奋诵持《地藏经》的老修行,然而,尽管他日复一日地诵读经文,心中却始终感受不到应有的功德和加持,内心渐渐变得迷茫。
一、
“菩萨慈悲,我已经诵经三十年,为何功德始终未现?”明贤声音颤抖,语气中充满了无助。
文殊菩萨坐在莲台上,目光慈祥,轻轻一笑,语气温和:“你可知,地藏经的诵持有一个关键的窍门吗?你可曾真正理解这部经的深意,而非只是机械地诵读?”
这句话如同一阵清风,吹散了明贤心中的疑云。他低下头,神情恍若醍醐灌顶,却依旧感到困惑:“经文深奥,弟子愚钝,只知依文诵持,却不敢妄加揣测。菩萨,请慈悲开示。”
文殊菩萨微微点头,示意他坐下,温和说道:“你诵经所求的,是否只是个人的福报、消灾延寿?”明贤听后愣住,心中一阵悚然。
“诵经本无错,但许多人诵读《地藏经》时,只求个人的功德与福报,却忽略了真正的经义。”
文殊菩萨继续说道,“地藏菩萨的誓愿深远,‘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一种救度众生的悲愿。而真正的修行者,若仅仅为自己求福,却错失了与经义相应的机会。”
明贤恍然大悟,心中不禁涌现一股敬畏之情,继续请教:“那应该如何诵读,才能与经义相应呢?”
文殊菩萨轻叹一声:“你可知,地藏菩萨在因地时,发誓救度众生,便以此愿力修行。你诵经时,若心中没有‘度生’的悲愿,光凭空口诵读,如何能得真实的功德?”他顿了顿,低声问道:“你在诵经时,是否常常想着众生的苦?”
明贤低下头,心中不免惭愧:“弟子愚钝,常常只是念诵,未曾想着众生之苦。”
“这便是误区。”文殊菩萨深情地开示,“经文中的‘利益’,并非仅仅指消灾延寿,它指的是通过修行,产生真正的慈悲心,帮助众生脱离苦海。”
文殊菩萨继续以温柔的语气讲述:“你要明白,地藏经的核心在于‘救度’二字。你要把地藏菩萨发愿度众生的悲心融入每一次诵读中,才能与经文的真意相应。”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深邃地望向明贤:“你试想,每当你诵念一句‘地藏菩萨摩诃萨’时,是否能想到所有苦难中的众生?每一声诵读,都是在为他们祈愿。”
二、
这时,明贤的内心仿佛被触动了,他不再仅仅停留在念经的表面,而是深深地思索着自己内心的动机与目的。文殊菩萨微笑着接着说:“若能常常忆念众生的苦,心中生起度生之心,那么你所诵的每一句,便都是功德的积累。”
“可是,弟子资质愚钝,时常心浮气躁,甚至常常被杂念干扰。”明贤苦恼地说道。
文殊菩萨不以为意,反而更加慈悲:“修行之路,难免有杂念。关键不是去除这些念头,而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