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骂边吃,预制菜成功混入年夜饭,资本又赢了?

每年春节,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重要的仪式感,但今年情况有变,混进去了一个异类——预制菜。

无论多么复杂高端的食材,通通只需要打开包装,放进容器,热上几分钟,就能被端到年夜饭的餐桌上。

为此有人感叹,预制菜上桌变成年夜饭,年味全变了。

啥情况,被大家深恶痛绝的预制菜,怎么会成了年夜饭?为什么预制菜会在一片骂声中热销?难道资本又赢了?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预制菜,卖爆了!

首先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今年春节预制菜确实卖爆了。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共有23家预制菜相关企业推出了预制菜年夜饭大礼包,其中预制菜企业9家,餐饮品牌14家。

为了抓住这波预制菜的流量,像盒马、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都推出了自家的预制菜年夜饭礼盒。



而在这些预制菜年夜饭产品中,不乏销量数千加的爆款,备受消费者青睐。

另外在线下市场,包括山姆在内多家商超,也把各式各样的年菜礼盒摆在显眼位置,像是鲍鱼猪蹄煲、金沙咸蛋黄虾蟹、吉祥如意佛跳墙等等,均在其列。

翻看社交媒体,不知道从何时起,人们对预制菜的态度也发生了两级反转。

一部分人忙着对外安利预制菜,类似于“感谢预制菜,带我走上厨艺巅峰”的感慨数不胜数。

有人还直接发帖“求安利”,想知道谁家的预制菜更适合端上年夜饭餐桌。

另一部分人则执着于判断一家饭店是否使用预制菜,要坚决把使用预制菜的饭店拉进黑名单。

但无论如何,人们对于预制菜摇身一变成为年夜饭这件事,似乎远不像想象中那么反感,甚至反倒给人一种迟来已久,终于在年夜饭上吃到预制菜的感觉。



口嫌体正直,啥心态?

前几年还是骂声不断,怎么现在还把预制菜做成年夜饭了,大家啥心态?

说到底,骂归骂,预制菜的优势同样不容忽视。

筹备年夜饭的难点在哪里?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那就是费时费力,很多“大菜”甚至要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

比如山西太原,年夜饭上家家户户必不可少“四大碗”,但为此要提前至少半个月准备。

而随着预制菜的出现,问题解决了:

只需要简简单单的加热、蒸或者炸一下,就能快速上桌,而且口味也能还原得大差不差。

对双职工家庭来说,平日里工作繁忙,抽时间提前准备年夜饭本就不现实,预制菜的出现恰到好处。



其次,预制菜另一个优点是便宜。

一家三口准备一顿年夜饭,大几百上千基本算是正常水准,而如果使用预制菜,成本能压到多少?

有媒体曾统计,只需要200多块,就能筹备一顿比较丰盛的年夜饭。

毫无疑问,经济实惠是预制菜的又一大杀手锏。

最后,预制菜的技术迭代更新,年轻人对预制菜的接受度大大提高,也促进了销量暴增。

今年推出预制菜的商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颇有名气的餐饮名店,而借助预制菜为一成不变的年夜饭带来新鲜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选择。

根据消费数据显示,现在预制菜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占比高达80%,其中22-31岁人群为消费主力军,占比高达43%,31-40岁人群占比也有38%。

所以尽管预制菜的骂声不小,但口嫌体正直,最后还是进入了大家的厨房。



又一场资本的狂欢?

预制菜卖爆,很多人开始担心了,这是不是资本又赢了,中国餐饮界要迎来一场预制菜的灾难?

但说实话,预制菜的成功,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大势所趋,毕竟有需求才会有市场。

大家反对预制菜,除了生理上的厌恶之外,更多是出于安全方面的担心。

所以很多人在购买年夜饭预制菜礼盒时,也会考虑到品牌方面的选择,认为有大品牌的信用背书,安全方面能更放心。

换种角度想一想,如果预制菜安全方面能过关,是不是相对也能被更多人群所接受?

另外,预制菜本质上是给出了另一种选择,同时并没有剥夺人们选择“精工细作”的权利。

比如现在有人居家创业,主要做的就是美食定制,针对性解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变相对预制菜形成了补充。

而这或许恰恰代表着餐饮业发展的两个方向,预制菜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美食定制成本更高,但能带来更个性化的体验。

当然了,无论如何受益的都是所有人,愿意吃啥就吃啥,只要你自己愿意,把螺蛳粉、米线、麻辣烫端上年夜饭的餐桌,也不是不行。



预制菜卖爆,人们对于预制菜的接受能力,正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最后问题来了,今年你家的年夜饭,给预制菜留下了一席之地吗?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