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还在逛庙会,后一天却已在工作群里回复“收到”。春节长假结束,这种巨大的反差带来的失落感,想必让大部分人都提不起精神来工作。如果你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患上了“节后综合征”。


01

节假日后,面临心理变化的挑战更大

“节后综合征”也叫“假期综合征”,是指人们在长时间的假期后,重返工作时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感。生理上有恶心、头晕、厌食、失眠、困乏等表现;心理上有厌倦、提不起精神、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甚至焦虑、神经衰弱等表现。然而,一些研究和观察表明,节假日后,人们面临心理变化的挑战更大。

美国心理学会曾调查了休假对1512名工作者的幸福感和工作表现的影响,有42%的人直言害怕重返工作岗位。

美国哈里斯民意调查公司曾对1119名美国就业成年人的工作情况展开调查,其中840人为需要频繁使用计算机的知识型员工。结果显示,37%的人仅仅恢复日常生活就已经让他们倍感压力,27%的人因为繁忙的工作而不知所措,26%的人则因处理大量积压的电子邮件和信息而疲惫不堪。

美国国立综合医学科学研究所曾指出,昼夜节律是人在24小时周期内经历的身体、心理和行为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睡眠习惯、食欲消化等重要功能。而熬夜等不规律的作息会打乱昼夜节律,可能会导致嗜睡、协调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02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缓解不良状态

面对“节后综合征”,我们需要用一些方法,帮助自己更好更快地调整心理状态,达到心灵上的和谐平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主任医师李天在其文章中给出了应对方法:

停止熬夜,恢复生物钟 很多人放假期间会肆无忌惮地熬夜追剧、打游戏、玩麻将……几天下来,正常生物钟被扰乱,睡眠就会变得紊乱,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

应对方法:1.停止熬夜、应酬等行为,逐渐调整作息时间,提前起床和睡觉,帮助调整生物钟,以便更容易适应工作日的作息。2.白天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或做瑜伽等。睡前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深呼吸、冥想、听轻松的音乐。3.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和舒适。

调整心态,保持乐观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好多人还沉浸在家中放松的状态,一时无法适应上班节奏,甚至还出现了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心理。

应对方法:1.节后逐步增加工作量,合理安排任务,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状态。2.调整心态,从放松的假期模式逐渐过渡到工作模式。深呼吸放松心情,尝试进行正面想象,如想象自己在工作中取得成功、与同事愉快相处的场景。这有助于提升自信和减轻焦虑感。3.利用日历、提醒工具等来帮助你有效地管理时间和任务,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积极、乐观。4.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冥想、做瑜伽等。同时,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缓解不良情绪。如果情绪问题持续严重且无法自行缓解,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治疗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支持。

规律饮食,减少肠胃刺激 春节期间,是与家人团聚享受美食的重要时刻。因此,假期中很难避免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饮食油腻、暴饮暴食、饮酒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节后胃部负担过重,引起消化不良、腹胀和腹泻等问题。

应对方法:1.增加摄入新鲜蔬果,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2.规律饮食,减少胃肠刺激,调整饮食,尽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粗细粮搭配,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3.避免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睡前避免进食,更要避免暴饮暴食。4.多饮水,保持充足水分,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促进肠胃健康。

总之,“节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通过合理的饮食和作息调整,以及适当的运动、放松和休息等,大多数人都可以逐渐适应并恢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如果症状持续严重或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董超

编辑 || 颜红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