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蒲公英中学举办“体育节”活动,学生正在踢足球。
手风琴社团学生在练习乐器。
学生课间照。本文图片均由学校提供
“蒲公英”的诞生
走进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团河路22号的蒲公英中学,最醒目的是校门后的装饰墙:暗红色的大理石墙面上嵌满雪白、绯红和银色的瓷片,拼贴出蒲公英的绒球、藤条、枝叶和花朵。
“它叫‘生命树’,是艺术家叶蕾蕾带领学校师生共创的艺术作品。”蒲公英中学老师张阳介绍道,“这颗‘生命树’有两个寓意,其一是它的种子,风一吹就四散天涯,很像我们的孩子从祖国各地‘飘’来北京、也会从北京‘飘’回故乡或其他地方;另一个就是坚韧,因为蒲公英可以在贫瘠土地里开出特别漂亮的小花,这是我们对孩子们的期望。”
蒲公英中学创办于2005年,是由创校校长郑洪与一群知识女性创办的一所公益非营利性学校,主要面向北京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致力于“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合一”。
蒲公英中学现任校长秦颖介绍:“当时,北京周边有200多所面向外来务工子女的小学,但还没有初中。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们创立了蒲公英中学,一开始,校舍是由租借的厂房改建而成。后来,配合本地动迁计划,我们又募集到了资金,搬进了现在简朴安全的新校区。”
“搬家”的场景历历在目,秦颖回忆说:“我们没有请搬运公司服务,是学生、老师、家长、捐赠方和志愿者全员出动,把一张一张桌子、椅子搬来新校区,有些家长还用上了自己拉货的小车。”
“目前,蒲公英中学有90多位教职工,其中包括53位一线教学老师,在校学生则有450多名。学校的师生比在1∶9到1∶10之间,都是小班教学。”秦颖说。
今年是蒲公英中学建校20年,一路走来,学校的建设、运营经费70%以上源于社会捐助。得益于这些社会爱心力量,学校为3000多名随父母进城的农村孩子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多名毕业生里,有22个孩子获得全额奖学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深造。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蒲公英中学的课程安排相当全面,就像教学楼楼体上镌刻的话——“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各类科目的课程都开足,包括音乐、体育、美术、劳动课等,不分“主副科”。“我们的体育老师数量不少,而且不会让语数英的老师代课。”秦颖笑称。
在蒲公英中学,丰富的兴趣社团为校园增添了色彩。初中生周文静、李心悦分别加入了美术小组和合唱团。“以前我对画画的认知就是手绘,现在才知道还有版画。2025年是蛇年,最近我们美术小组就在准备搞主题年画。”李心悦说。
“我的合唱团每周在音乐教室里上课,分为三个声部,由两位音乐老师和一位匈牙利的外教老师指导。”周文静是一个爱笑的女孩,她说:“我们已经去校外表演过好几次了!比如最近是去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中匈建交75周年的音乐会。”
李栩也是合唱团的一员,她在兴趣活动中收获了难忘的体验。李栩说:“唱歌不仅让人心情好,我在合唱团还参加了很多次演出。几个月前,我和合唱团同学一起去了深圳,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旅行。我们一边游玩,一边学习,在深圳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学生们日常学习的任务并不少,开展这些兴趣社团活动还有无必要?周文静说:“我想过不参加兴趣社团,留出更多时间学习。不过仔细想想,只学习很枯燥,兴趣社团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时光。”
秦颖说:“课余活动和学习其实不矛盾,学生在兴趣活动中心情舒畅,能更好地学习。郑洪校长创校的时候,就希望基于学生的情况,在‘全人教育’的视角下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支持。”
跟随家长流动求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学校有3位专职的心理老师,最主要的工作是系统性地构建学生心理环境,更好地支持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需求。”秦颖说,“我们有专门的‘爱心小屋’和‘倾听小屋’,孩子心里有什么想法可以来预约沟通。比如青春期的困惑、社交压力、学习紧张等,老师会倾听学生的困惑与问题,给出专业的建议。”
此外,蒲公英中学还有一项从创始时延续至今的“地毯式家访”制度,一线教师和后勤支持部门教师每学期都要走进孩子家里,与家长聊天。“我们并不是去谈成绩,而是想看看孩子的成长环境,这能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他们。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行为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老师走进家中亲眼观察,总会有更细致入微的体会。”秦颖说。
接收3000多名流动儿童
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蒲公英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受教育经历不算稳定。有的学生初中毕业会进入职业院校,有的跟随父母离开北京继续求学……不少学生在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上,容易陷入迷茫。因此,蒲公英学校特别开设了职业启蒙课。
“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秦颖说,“我们有专门的老师带学生去了解不同的职业,也邀请社会职场人士到学校分享工作,从多方面启发学生。我们希望为孩子们埋下‘理想的种子’,带大家多经历、多感受,帮助他们找到兴趣所在。”
创办以来,蒲公英接收了3000多名流动儿童,带领他们打了漂亮的“学业翻身仗”。因为流动儿童身份及伴生的种种原因,学生入学时普遍学业基础薄弱,语数外三科及格率不足20%。2012年至2024年间,蒲公英98%毕业生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学习。66.5%的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就读,其中不乏进入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高等学府求学者。31.5%的毕业生找到了自己未来职业的方向并进入职校学习,22名学生获得全额奖学金,先后进入海外高校学习。
周文静和李心悦在读初三,眼下到了做升学决定的重要阶段。两名小姑娘成绩优异,常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谈到未来规划,她们还提到了想去UWC学习。UWC是一所国际学校,校区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记者了解到,每年蒲公英中学会推荐一些学生申请UWC,学生被录取后,不仅免交学费,之后若申请国外大学也有机会得到资助。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很棒的机会。
“未来,我想从事写作,或者开咖啡馆。”周文静说,自己喜欢文艺情调。李心悦对历史很感兴趣,她说:“我偏好稳定一些的工作,也许是成为一名历史老师。”(周姝芸 邢峰彬)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05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