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和避免不必要纠纷,以下案例中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若有雷同请联系我们予以撤销。)



一、案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本案发生于北京市丰台区,围绕一号房屋的继承归属问题展开。核心争议集中在房屋性质的认定,究竟是李明辉与王芳的夫妻共同财产,还是包含李建国、张秀兰、李国强等在内的家庭共有财产。这一争议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界定、拆迁安置权益分配、遗产继承顺序及份额确定等多个复杂法律要点。

二、原告诉求与依据

原告李悦涵、王芳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主张北京市丰台区一号房屋所有权由二人继承,李悦涵占十八分之五,王芳占十八分之十三,李悦涵支付给李志强折价款283848元,王芳支付给李国强折价款283848元。其理由是被继承人李明辉与王芳系夫妻,1986年结婚后生育独生女李悦涵,2021年李明辉去世且生前未留遗嘱。一号房屋登记在李明辉个人名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二人有权继承。

三、被告答辩意见

李志强:若李悦涵、王芳要房屋100%份额并支付折价款,同意由法院依法判决。

李国强:首先,一号房屋虽登记在李明辉名下,但源于拆迁安置,原始被拆迁人为李建国(李国强),不应按李明辉、王芳夫妻共同财产法定继承。从拆迁协议看,F号拆迁安置两套房,李建国单独安置到昌平区二号,一号实际被拆迁人应是李国强,其应享有全部拆迁利益;即便按拆迁协议中 “有正式户口三人” 或 “应安置人口五人” 来算,李国强也应分别享有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份额。其次,房屋拆迁安置后,李国强一直与父母共同生活,尽了几乎所有赡养义务,若房屋含有老人拆迁份额,应多分。另外,2006年一号房屋仅登记在李明辉名下,李国强不知情,李明辉并非某单位职工却签订房改协议办理产权证,房改款是否实际出资存疑,且拆迁安置补偿费用被李明辉掌控,损害了李国强的权益。

四、法院查明事实

家庭关系:李建国与张秀兰育有李志强、李明辉、李国强三个子女,李明辉与王芳系夫妻,育有独生女李悦涵。李明辉于2021年死亡,李建国于2015年死亡,张秀兰于2021年死亡。

房屋拆迁情况:1997年,北京市C公司与李建国(李国强)签订拆迁安置补助协议书,F号房屋拆迁安置人口五人,安置房为一号;同日,与李建国签订协议,安置其到昌平区二号。拆迁后,李国强与父母住昌平区二号,由李建国承租后登记在其名下,李明辉一家居住在一号,由李明辉承租。

房屋购买情况:2004年8月23日,李明辉与M公司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以71885元购买一号房屋并支付房改购房款;2006年3月11日,又与北京市某单位签订房屋买卖合同;2006年9月15日,李明辉取得一号房屋所有权证。审理中,各方认可房屋总价值为5109270元。

证据情况:李国强提交李建国生前书面文字,证明其表示一号房屋给李国强一家住用,提交张秀兰住院病案,证明自己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但李悦涵、王芳对证据真实性和证明目的不予认可,李志强称与李明辉、李国强轮流照顾母亲。

五、法院裁判结果

被继承人李明辉名下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一号房屋由王芳、李悦涵共同共有,王芳享有十八分之十三份额,李悦涵享有十八分之五份额,李志强、李国强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配合王芳、李悦涵办理该房屋的过户手续,因过户产生的费用由王芳、李悦涵负担。

王芳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给付李国强折价款283848.33元,李悦涵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给付李志强折价款283848.33元。

六、律师视角剖析

(一)案件分析

房屋性质的准确界定:从房屋的承租、居住、购买等全过程证据入手,梳理出房屋由李明辉承租并居住,后在其与王芳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支付购房款取得所有权的完整脉络,有力论证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反驳李国强关于房屋为家庭共有财产的主张。

继承份额的合理计算:依据法定继承顺序和份额分配原则,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先确定李明辉去世后其份额由王芳、李悦涵、张秀兰继承,张秀兰去世后其份额再由李志强、李国强、李悦涵继承,准确计算出各方应得份额,为当事人争取合理权益。

对被告观点的有力反驳:针对李国强提出的房屋拆迁权益、赡养义务多分等观点,从法律规定和证据层面进行反驳。强调房屋产权以登记和购买事实为准,李国强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对房屋享有所有权;对于赡养义务,指出李国强证据不能充分证明其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且其他继承人也有赡养行为,成功排除被告不合理诉求。

(二)办案心得

法律知识的深度掌握与运用:在处理房屋继承纠纷时,要精准掌握夫妻共同财产、拆迁安置、遗产继承等相关法律规定。熟练运用法律条文判断房屋性质、确定继承顺序和份额,为案件分析和辩护提供坚实法律支撑。

证据收集与分析的关键作用:重视证据收集,全面梳理房屋承租、购买合同,拆迁安置协议,家庭关系证明等各类证据。通过对证据的细致分析,挖掘关键信息,如本案中房屋购买时间和出资情况,以此论证我方观点。同时,敏锐捕捉对方证据漏洞,如李国强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不足,进行有力反驳。

庭审策略与沟通技巧:庭审中,制定清晰的庭审策略,围绕房屋性质和继承份额这两个核心争议焦点展开辩论。针对被告观点,有针对性地回应,避免陷入无关争论。注重与法官沟通,以简洁明了、逻辑清晰的方式阐述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引导法官关注关键要点,提高庭审效果。

应对复杂家庭纠纷的能力:此类案件涉及复杂家庭关系和情感因素,处理时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平衡。既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也要尽量避免过度激化家庭矛盾,以专业、理性的态度解决纠纷,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