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5日)是正月初八,春节假期虽已结束,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内仍是一派繁忙景象。今天北京七大火车站预计迎来近80万人次的抵京客流高峰,北京朝阳站预计将有9.1万人次旅客抵京。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为方便旅客快速接驳其他交通工具,朝阳站交通枢纽内通过彩虹指路地贴实现了精准分流,并加强了志愿者服务引导,在网约车候车区,还上线了智能引导系统,方便旅客“人找车”。


2月5日中午,北京朝阳站枢纽迎来返程客流高峰。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彩虹地贴化身“流动路标”,超六成旅客选择地铁接驳

“跟着蓝色走是地铁,绿色是公交,橙色是网约车。”中午11点半,刚下高铁的旅客张女士拖着行李箱,顺着地面醒目的“彩虹地贴”快步走向地铁3号线。

记者注意到,朝阳站交通枢纽内地面铺设的彩色地贴按交通方式分类标注,形成“流动路标”,旅客只需要根据地贴的指引很快就能抵达目的地。不少旅客边走边用手机拍摄地贴标识,更有旅客这样形容“彩虹地贴”——像是踩着彩虹回家。


朝阳站交通枢纽内通过彩虹指路地贴实现了精准分流。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公联枢纽公司朝阳站枢纽站副站长周强告诉记者,目前地铁3号线承担了朝阳站六成以上客流疏解任务。因此,确保出站旅客能顺畅安全换乘地铁也成了春运返程保障的关键。中午12点,一波集中到站高峰来临,数据显示,仅12点至下午1点这一小时内便有超8000人抵京。一瞬间,原本宽敞的交通枢纽大厅就被密匝匝的人群“填满”。各方工作人员、志愿者也都提前到岗,为出站旅客提供出行指引服务。

为缓解地铁进站压力,站外拉起导流带,引导旅客向西分流绕行50米后再进站,现场秩序井然。记者注意到,绕行虽然让旅客多走了几步,但队伍动得很快,并未明显增加旅客的排队进站时间。


为缓解地铁进站压力,站外拉起导流带,引导旅客向西分流绕行50米后再进站。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为了让深夜到站的旅客能快速到家,返程高峰期间,地铁3号线朝阳站下行延时至凌晨2点。公交方面,夜13路公交车还将加密车次,0点至2点30分,还开行去往国贸、三元桥等方向的免费摆渡车。

网约车候车区智能引导系统方便“人找车”

“网约车在B2层,直梯在您左手边!”“出租车往前直行排队上车。”在朝阳站交通枢纽的出站口、扶梯转角等关键点位,众多身着蓝白相间马甲的志愿者穿梭于人流中,为旅客指路答疑。今年春运期间,北京市重点站区管委会面向全社会发布“旅客身边人”志愿服务品牌,增加了志愿服务力量。除了站区工作人员,在春运返程高峰阶段还组织各方志愿服务力量,为旅客指路,还与地铁、铁路方面接力护送乘坐轮椅的旅客,提供多方保障。


志愿者在朝阳站交通枢纽内为旅客指路。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记者了解到,很多前来咨询的旅客关心的是如何打网约车、上车定位选择哪里。

朝阳站交通枢纽开通后,朝阳站的网约车、出租车等候区分别增加了1处。网约车、出租车新设点位分别在交通枢纽地下二层(B2层)和地下一层(B1层)。今天中午,随着一波客流高峰的抵达,出租车等候区内很快就排起长队,工作人员引导乘客有序上车。记者了解到,为应对春运返程高峰,出租车调度站通过近50个司机微信群实时推送客流数据,方便出租车前往朝阳站接驳旅客。在高峰时段,还有150辆党员车队出租车带头“空车折返”接运旅客。


旅客等候乘坐出租车离开朝阳站。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有很多旅客询问网约车的定位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先确认旅客是否已经叫车,选择的上车点在哪里,才能进行指引。”周强告诉记者,如果已经抵达枢纽的旅客还未预约车辆,他们就会提醒一定要选择位于交通枢纽内的B2层上车点,避免绕行更远的距离。

今天中午,记者在朝阳站交通枢纽B2层的网约车候车区内看到,这里有两条车道在同时行车,通行效率较高。多位乘客告诉记者,以前在北京朝阳站打网约车等候的时间比较久,如果在东广场等车还必须在室外等候,特别是冬季的夜晚候车十分寒冷,现在新开的网约车等候区条件要好很多。

下午1点,网约车等候区内的智能播报声此起彼伏。每当有车辆驶入通道,系统便自动识别车牌,车辆抵达上车点时,就会在候车区的显示屏上显示已到达车辆的号牌信息,并通过广播再次提示。由于北京朝阳站的网约车上车点较多,且彼此间距离较远,为了防止旅客找错上车点,在交通枢纽B2层网约上车点,还有多名工作人员帮忙确认旅客叫车的定位信息。


朝阳站交通枢纽地下二层网约车候车区的智能引导系统,可实时更新抵达车辆的信息,方便旅客“人找车”。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记者看到,有不少旅客都是对着屏幕核对车辆信息,“这样挺好,以前在车站打网约车最担心的就是找不到车,现在方便多了,指引很清晰。”旅客王先生说。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