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上

有一群电力青年

他们像“格桑花”一样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

用行动守护每一盏灯火

阿万仓供电所,位于全省海拔最高的甘南州玛曲县阿万仓镇,这里除所长外其余员工均是“95”后、“00”后,来自全省不同的地方,虽然年轻,但每一名员工都是营配业务方面的“多面手”,他们深耕于高原,坚守在一线。在平均海拔3700米的高原上用奋斗书写青春,担负起管网护网、为牧民群众提供优质供电服务的责任。


群众心中的“勒合力”


“道尔加村一用户家中无电,请尽快处理。”

2024年12月31日晚11点,阿万仓供电所的青年员工们正在享受跨年夜难得的欢乐时光,台区经理宋学文突然收到了一条抢修信息。他与同事道杰仁青立即起身,提起工具包迅速前往了客户家中,在帮助客户处理完故障,用电正常后,他们才回到站所休息,回来路上,已是凌晨1点,两人互相道了一声新年快乐,就这样在抢修途中度过了跨年夜。这样的情况对于阿万仓供电所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 “勒合力”(电工师傅) -


(△所长达尕和青年员工到“万头牦牛养殖基地”开展用电检查,了解用电需求)

接近4000米高的海拔,让严寒、缺氧、风雪、荒芜和超强紫外线成为这里的主色调,冬天最低气温接近零下30度。驻守在这里的5名供电员工,担负着4620平方公里、4892户用户的供电服务工作。虽然地处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地方,但是所长达尕带领所内员工坚持把供电服务送到每个用户家中,群众们也亲切的称呼他们为“勒合力”(电工师傅)。


(△供电员工到当地企业内部开展用电检查)


青马基地的“实践者”


(△阿万仓供电所青年员工开展雪后线路特巡)

2022年9月,宋学文来到了阿万仓供电所,面对阿万仓供电所“营配一体”的特殊工作结构,怎么能拿得下业务,宋学文在“青马基地”找到了答案。

- “多面手” -


(△供电员工到用户家中开展用电科普知识宣传)

阿万仓虽然是最艰苦的地方,但这里的员工却有着最质朴、最坚毅的品格和最踏实、乐奉献的氛围。多名如同宋学文一样的青年员工在依托阿万仓供电所打造的“青马基地”里不断磨练意志、淬炼技能,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阿万仓供电所到当地民宿开展用电检查服务)

第一次完成独立登杆、第一次处理瓷瓶故障、第一次独立为客户解决无电问题、第一次顺利完成流程操作......这些无数的“第一次”宋学文都记在心里,也是见证着他从一名“电力小白”到行家里手的变化。


(△阿万仓供电所青年员工李明、宋学文为藏族用户检查用电情况)

在“青马基地”实践过程中,宋学文保持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学习新的技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以精湛的技术和热情的态度帮助客户解决用电困难。久而久之,在阿万仓镇上,居民们基本都认识了这个肤色黝黑的小伙子,他也成为了阿万仓供电服务站业务方面的“多面手”。


高原电网的“守护人”


(△所长达尕开展班前会,交代工作任务)

当冬日第一缕阳光洒在黄河首曲沿畔的草原上,阿万仓供电所内,两辆皮卡车已经整装待发,所长达尕正忙碌着给小伙伴们分配着今天的工作任务,短暂的班前会后,两辆皮卡车从所里出发,一辆驶向齐哈玛镇、一辆前往木西合乡。待返回时,已是寒夜,大家在食堂里短暂用餐后准备休息,第二天一早,又要踏上新的巡线途中。

- 电力守护 -

看着所里小伙子们忙碌的身影,达尕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二十几岁时候的情景。1999年,达尕到玛曲上班的第一天就与阿万仓有了不解之缘。刚刚参加工作的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为阿万仓镇架设线路。经历了近三年的时光后,阿万仓乡全面通电,达尕的工作也从“建网”转变为“护网”,整天提着工具包走街串巷,为群众解决各种用电问题。


(△所长达尕为青年员工李明指导业务难题)

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达尕的岗位也随之变化,但最终他还是毅然选择回到阿万仓工作,带领着所里的青年员工一起守护着供电所辖区客户的万家灯火,维护着辖区线路设备正常运行。



(△改造后的阿万仓供电线路)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到阿万仓供电所,在一代又一代的“护网人”手中接过接力棒,用心用情守护着辖区电网运行。他们心怀感恩、奋勇争先,厚植坚守高原的情怀,树立志向高远的理想,依托“青马基地”,强化素养提升,让青春底色在这片高原沃土上闪闪发光。


来源 青春陇电

往期推荐 ●●

// 1

// 2

// 3

编辑丨蔡晟堃 责编丨苏琳喜

审核丨张大勇

获取最及时、最全面、最权威的甘南新闻,带您了解最新的甘南动态!您还可以通过2455038805@qq.com邮箱向我们投稿,欢迎您的参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