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这支经历了万里长征的锤炼和残酷战争打磨的部队,已然成为了中国国防力量的根本,更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
战争时期,在装备落后、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中国军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出现了不计其数的英雄。有二十出头就当军长的,一年内从战士升到连长的等等。在战争年代,也许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和平时期,这种跳跃式的提拔几乎没有见过。
图早期解放军训练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一位因伤独臂的副团长不仅没有复员回乡,还突然间连升三级,由副团长直接升至副军长。这在无仗可打的和平时代可谓是极其罕见。
那么这个让组织破例提拔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偏偏选择身有残疾的他?他又做过哪些卓越的贡献呢?
今天的芳华往事就跟大家聊聊独臂英雄——王英洲的事迹
图王英洲与战士交谈
1939年,王英洲出生于河南叶县的一个农村。幼年时,战争的残酷激发了他男儿的热血,他励志投身军营、报效祖国。1956年底,年仅17岁的王英洲选择了参军。当时,他被分配到了第54军。当时的54军可是解放军有名的王牌部队,它的前身就是非常著名的东北野战军。
当时,朝鲜战争虽已结束,但为防止美军卷土重来。我军依然在朝鲜驻扎军队,继续守卫着来之不易的和平。王英洲参军不久后便被指派来到了朝鲜,负责守卫在朝鲜的东海岸。
图王英洲为优秀战士颁发锦旗
在此期间,他虽然负责守卫,但组织交给他的每项工作都尽心尽力去完成,是一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直到1958年,他才追随54军撤回祖国。
回国不久后,我国西部地区匪患横行,54军奉命前往平叛。此时王英洲已是130师(130师隶属于54军,是54军的王牌部队)侦察连的班长了。1960年1月,王英洲率领的侦察连作战勇猛,已经歼灭了不少敌人,打出了54军的气势。
王英洲率部在西部的山里进行剿匪任务。忽然,出现的大批土匪让他始料未及,他们被逼至一座废弃的寺庙之中。面对如此险境,王英洲和战士们顽强地坚守阵地。此时的他们已经严重缺水缺粮,而且弹药已经不足。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忍饥挨饿,先后击退了敌人几十次的进攻。
侦察连的战士每个都是精英,即使敌众我寡,也势必给与敌人沉重的打击。直到援军到来,王英洲等人发起进攻,前后夹击,最终消灭了这股敌人。事后,领导才知道,他们在缺水缺粮、弹药匮乏的情况下,硬是拖住敌人进攻整整七天七夜。
图我军正在迁徙
自此,侦察连的事迹在军中广为流传,而有着不俗表现的王英洲更是深深地记在了领导的心中。
1962年10月,弄瓦战役打响。中央领导想到了54军,况且他们在我国西部剿匪时积累了丰富的高原地区的作战经验。因此54军作为先锋部队,踏上了前往边境战场的道路上。时任54军军长的丁盛决定,从各连队挑选一些单兵素质过硬的士兵,组建一只野战部队,用于及时应对边境战争的可变性。表现优异的王英洲自然是其中一个。
在作战过程中,他所率领的班总是冲在最前面。
有一次,在瓦弄和印军激战时,王英洲所在连队的两个排长不幸牺牲。此时急需有人带领部队冲锋,临危之际,连长让王英洲担任代理排长,率领该部队进行冲锋。
接到命令的王英洲,在冲锋号的号声中,率先冲在了最前方,其他战士也紧随其后,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敌军逐渐溃败,纷纷落荒而逃,我军取得了一次大胜利。
图解放军同敌人战斗
在此次战斗中,王英洲临危受命,带领突击排,英勇冲锋,并且击毙了敌军300多人,战绩辉煌,他还因此荣获了三等功。
他的英勇表现,传到了领导耳中。不久后,他便被任命为排长。
1964年,任命王英洲为54军130师1营1连连长。在举行解放军军区大比武活动时,他所带领的1连,更是荣获全师的先进连队的称号,接连在之后的全军比武更是稳居第一。
同年11月5日,为了迎接接下来的比试,王英洲率领全连进行训练。由于此次是实战训练,难免有些战士会紧张。在演习时,一名战士不小心引燃了炸药包,他一下子愣在了原地,不知所措。王英洲看见后,飞快地奔向他,一把将他拽到了自己身后,右手抓起炸药包就往外扔。哪知,炸药包刚刚脱手,就爆炸了。
随着一阵浓烟过后,众人发现王英洲倒在了血泊中,右边的身子满是鲜血,右手已不知去向。战士们急忙将他送往了医院,经过医生十几个小时的抢救,才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不过,他的右手因为被炸掉,所以感染严重,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只能截肢。
图医生给士兵动手术
出院后,他被鉴定为是二等甲级残疾。按照以往的惯例,他应该接受复员回乡。但是,他不甘心就此离开这个他热爱的地方,他多次向领导保证,即使自己只有一只手,仍然不会拖组织的后腿。
最后经领导们商议决定:像这样的先进模范是我们需要的,他应该留下。
1965年1月,王英洲伤愈出院,继续担任1连连长。为了不耽误工作和监督战士的训练,他夜以继日地练习左手、吃饭、射击、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他已经可以打理自己的生活和正常的训练了。
王英洲的英雄事迹很快在全军传了个遍,人人都以他为榜样。王英洲也不负众望,他带领的连队依然是全军最出色的。
之后,他便接连升任了三营营长、478团副团长。
1975年,54军突然宣布了一道命令,任命王英洲同志为54军副军长。接到命令的王英洲像在做梦一样,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姑且不说从副团长升到副军长之间,横跨三级,就算自己的表现优异,也不可能一下提升这么快。此时的王英洲才36岁,论资历他在军长一级里算得上是最年轻的一员。他的升职,创造了我国从未有过的记录。
图正中为王英洲
原来,这次的决定是中央组织商议后的结果,因为当时的部队干部大多数都是以前的人,老龄化很是严重,中央急需输入新鲜血液。一方面政策到位,另一方面王英洲一直是军中的楷模,是重点培育对象。
担任军长职务的王英洲,一时间有些不知该如何下手,因为职务的跨度之大,工作内容肯定截然不同,甚至有一些工作是他以前从未接触的。但是,王英洲同志可不会就此屈服,他凡事亲力亲为,遇到不懂的,他就请教自己的上司。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英洲的付出终是得到了回报。现在处理起军中事务,他都有条不紊。
有一次全军演习,他的上司就把这次的指挥权全全交付给了王英洲。希望他能更快地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军长。演习期间,在他的指挥下,全军士气旺盛,一举拿下了演习第一。在上司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王英洲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级干部了。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作为解放军的王牌师,54军随即奔赴越南。在此次战争中,王英洲同志身先士卒,积极到一线上参与指挥。他安排兵力部署,制定战斗决策,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
王英洲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上级领导的选择没有错,他证明了才能与年纪无关,即使是新人也依然能委以重任。
1988年,49岁的王英洲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众多少将中唯一一个“独臂少将”。
图最左边为王英洲
随后,他又担任了河南省军委的政委、河南省军区司令员、等要职。在位期间,他心系祖国,爱戴百姓和部队的子弟兵,处处都为了国家和百信着想,民间到处流传着他的佳话。
1999年,王英洲辞去了职务,成了一位真正的退休人员。
纵观王英洲的一生,无论是枪林弹雨的战场,还是担任领导指挥的官场,他始终任劳任怨。虽然只有一只手臂,但是他的才能和品质,又岂是一条胳膊所能影响的。他一次又一次向人民、组织和国家证明,不管是身居基层还是身处要职,他的出发点始终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他更证明了有志青年亦可担负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