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场上,他是儒雅的文将;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是忠实的人民公仆。

从一介书生到勇士,他经历了诸多磨难。他的事迹令人动容,就连毛主席都曾称赞他为“会打仗的县长”。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非凡的一生?



秘密战线的战士

这位为人民事业奋斗一生的战士名为梁灵光,出生于儒商之家。受家庭氛围的影响,他自幼便通读史书,学识渊博,久而久之便造就儒雅的气质。

虽然他们家世代传承,但并不迂腐,明白时代在变革,梁灵光的父母也这样教导自己的孩子。



梁灵光谨遵教诲,在私塾中学习四书五经的时候,却时常想着要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因此他早早规划自己的未来,决定出国留学。

然而,在见到社会动荡,百姓被压榨的现实时,梁灵光却在想,出国留学真的能改变这一切吗?



在高中学堂里,梁灵光接触到革命思想,明白了革命的重要性。当得知东三省遭到日军的侵袭后,看着街上年轻的革命人士,梁灵光决定放弃留学计划。

他跟家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并没有遭到反对。父母向来开明,他们只希望梁灵光能够保护好自己。



在安排好一切后,他便跟随几名至交好友,前往了上海。在上海,他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只不过,他一边求学,一边参加革命活动。

也是在这时候,他接触到了我党思想,从而对我党抱有极大的好感。



学校里,有许多跟梁灵光有着同样志向的人,他们组织游行,暗中为我党传递情报。

然而,上海鱼龙混杂,国民党军统的人遍布各地,我党人员生存困难。

他们打压抗日人士,学校受不住压力,开除了一批学生,其中便有梁灵光。



但这对于他来说,不过是换了一个战场罢了。

他继续在上海组织活动,与国民党人员玩起了“躲猫猫”。也正是因为梁灵光,我党的情报以及抗战工作,才能稳步开展。



然而,因为梁灵光过于出名,导致他成为了国民党紧盯的对象。

不管他去到哪里,都有几双眼睛盯着他,一旦发现有异常的地方,就立马抓捕。

我党考虑到梁灵光的安全问题,决定让其撤出上海,奔赴南洋。



梁灵光接受调遣,奔赴南洋,与一些华人一起组织抗日活动。

即便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梁灵光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勇气,成功组建了许多抗日组织,召集了上万革命人士,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



当地政府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听之任之。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梁灵光将工作安排好之后,就立马来到了受日军侵害最为严重的东北。

也是在那里,梁灵光打下了威名,甚至连毛主席都注意到了他。



会打仗的县长

看着国土满目疮痍,梁灵光内心悲愤不已。

中央命令其迅速组建抗日队伍,并以江苏为中心,团结群众,扩大苏中抗日根据地。

在此期间,梁灵光成为游击队的队长,负责带领队伍吸引敌军的注意力。



不久后,因为其出色的表现,中央将其任命为如皋县民主政府的县长。

而这个时候,日军对苏中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行动,各处的游击队遭到巨大的损失。

不仅如此,日伪军还在各处设立了办事处、工作团,借此收取情报。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日军便迅速出动,对苏中根据地附近的村镇展开搜查,百姓深受其害,反抗的人皆被日军杀死。

见形势危急,我党立马实施针对性措施,在如皋县、南通县等地围攻日军小队,通过内线与外线合力进攻,不间断地对日军发起进攻,歼灭日伪军近千人。



在此期间,百姓们虽然被敌军威胁,却在私下里帮助我军传递情报、照顾伤员,军民合作,将苏中地区的敌军消灭了一大半。

不过,日伪军并没有善罢甘休,在各个村镇设置关卡,进行强力排查。粟裕决定派出多支小队,先行消灭那些投靠日军的人。



其中梁灵光跟随杨勇在南通县一带行动,任务是击杀主任凌月东。

任务过于艰巨,因为凌月东地位较高,身边以及住所旁警卫不断,一时之间难以找到突破点。

若是强力进攻,根本没有一击必杀的把握,因此必须智取。



在一番商量之后,梁灵光、韩念龙等人决定孤军深入,趁机制造破绽,让保卫队的人员成功深入。

凌月东附近的警卫皆被梁灵光等人吸引,而后一人便趁机将其杀死。因为行动过于迅速,日伪军根本躲闪不及,任务顺利完成。



还有一次,当时日伪军在南通县横行霸道,国民党掌管政权,却私下里给我军使绊子。想要对付这些日伪军,必须先把第一层障碍消除。

于是,他们决定派一个人深入虎穴,给国民党一个教训。



当时梁灵光的身份依旧是政府人员,国民党并不知道其隐藏身份。

因此在看到梁灵光骑着自行车,后面只跟着两个人的时候,他们并未多加阻拦。



梁灵光大摇大摆地进了南通县的政府,他先去找了保安队的队长,跟他分析利弊,成功说服保安队的人员,他们不再守卫国民党人员。

随后,在梁灵光的一番操作下,他成功拿下了南通县的政权,也为我党抗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也让毛主席听说了梁灵光的大名。只不过由于抗日形势过于紧张,他们并没有见面。



厦门解放,市长空缺

在抗日战场上,梁灵光一直带领军队在南通、如皋等县进行游击战,成功杀伤日伪军千人。

由于其出色的表现,在之后他担任新四军的分区司令员。



而后在厦门解放的斗争中,他担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29军的参谋长,跟随司令员叶飞,耗时几个月,完成了对厦门的解放。

而在解放前夕,中央讨论接管厦门的事宜,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该由谁来担任市长一职。



众人讨论了半天,却始终没有讨论出所以然来。只因厦门地理位置特殊,人员复杂,治理起来十分困难。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外国人的生活情况。

因此,陈嘉庚向主席提议,可以由华侨担任这一职位,他们更了解具体情况。



而当时司令员叶飞就有着国外的经历,还是混血,看起来比较适合。

不过,因为叶飞的工作繁忙,还要还要组织军队应对残余的国民党势力,实在没有时间。于是他亲自找到毛主席,并向他推荐了一个人。

他推荐的正是他的手下梁灵光。



没想到听到他的名字,毛主席立马问道;“就是那个会打仗的县长?”

得到叶飞肯定的回答后,主席思考了一番,觉得可行。于是在下一次会议上,主席就向众人推荐了梁灵光。

当时梁灵光还在准备着解放厦门的工作,却没想到突然收到中央的消息,要求其去一趟福州。



没想到就得知了自己要当厦门市长的消息,顿时大吃一惊,连忙摆手说自己不行。

不过,叶飞却十分看好他。在众人的劝说下,梁灵光决定试一试。

而后,在将国民党残余势力全部赶出去之后,梁灵光看着被可以损坏的基础设施、停滞的生产,顿时感觉任重而道远。



他不仅要尽快恢复厦门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要加固海防建设,以防未知的风险。

因此,梁灵光在一番调查后,提议建设一条石头海堤。不过因为建设难度过大,中央一直在考虑,并未及时给梁灵光答复。



梁灵光找完陈毅,找叶飞,最后才让建堤工程动工。几年过去,厦门海堤终于建成,梁灵光望着这条“海上长城”,不禁感慨万分。

而这仅是梁灵光为厦门所做的一件事,即便是他不再是是厦门市长,但他依旧关注着厦门的情况,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结语

有人说,若是按照梁灵光在战场上的功绩,到授衔的时候说不定能得一个少将军衔。

只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前,他便离开了军队,从事地方建设。但是梁灵光没有感到遗憾,而是接受中央的派遣,努力完成地方工作。

他愿意做人民的公仆,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后世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
【1】从沙场“儒将”到改革开放先锋,中国新闻网,2022年06月13日。
【2】广东原省长梁灵光90年传奇人生:从儒将到公仆,北方网,2006年02月27日。
【3】梁灵光与厦门海堤,炎黄从横,2007年第5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