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其中有两位的军衔看似有些低。他们是志愿军的参谋长解方以及志愿军的政治部主任杜平。

按说,这两位级别不算低了。然而,解方仅获得少将军衔,而杜平仅为中将。要知道,志愿军曾有三任政治部主任,唯独他被授中将,另外两位都是上将。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

参谋长解方



解方是志愿军的参谋长,仅授少将军衔,让人意外。为此,他的首长彭老总替他打抱不平,甚至直呼:“解方是少将,那我顶多算中将。”

解方是东北军出身,早年间曾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在东北军他职务也不低,担任过副师长以及师参谋长,深受张学良的倚重和信任。

但是解方入党时间挺晚的,还是在1936年的事了。即便这个时候,他也没有加入红军,而是继续留在东北军做秘密工作。直到后来身份暴露,他才离开了东北军辗转去了延安。

他的这个名字,也是在延安的时候,主席给他改的。此后,解方相继出任中央军委情报部第三局局长、中央党校的军事教员、中共中央党校军事训练班的秘书长,也曾在120师担任第358旅的参谋长。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是抗日期间了,所以说他的资历还是尚浅。

解放战争期间,解方担任第四野战军12兵团参谋长,第40军副军长,并随军一路南下,还参加了海南岛战役。

建国后,解方参加了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参谋长,多次参与重大战役的指挥,甚至作为朝中方面代表参加了开城停战谈判。

按理说,解方这个级别授中将还是合理的,不过鉴于解方入党时间晚,没有红军的经历,因此只能是少将了。

政治部主任杜平



要说解方没有红军经历,杜平可不一样。他1930年加入了红军,并且在同年就入了党。红军时期,他曾担任红一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无线电队政治委员等职。长征途中,他率部担负红一军团的通信联络保障任务,使电台没有发生任何事故,没有丢失一个零件。

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更是担任了红30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东征和西征作战。

可见,杜平的资历在红军时期不输大多数的上将,尤其是与李志民比起来也不落下风。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杜平担任了129师留守处副主任。主要是留守陕甘宁边区,参与守卫黄河河防,保卫大后方。

解放战争期间,杜平在东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秘书长兼组织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长。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调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

而也正是从抗战开始,杜平与李志民等才拉开了距离。



1950年10月,杜平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担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全程,并参与领导和直接参加了停战谈判。

还是那句话和解方一样,授衔是一个综合因素的评定。而且由于杜平担任兵团政治部主任时间太晚,这也导致他在1952年评级的时候评为了准兵团级,因此授中将也是合理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