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9年,解放重庆之前,解放军这边的战术很清楚:按部就班推进,计划两个月后再拿下重庆,毕竟大西南的盘子可不小,得慢慢来。
可谁能想到,这时候刘宗宽跳出来了,直接把整个战局的节奏拨快了十倍。
他一看形势,心里门儿清:国民党这边已经是纸糊的墙,哪经得起大风吹?
于是,他找准时机,在国民党内部大搞“沟通”,就差没给大家发个“你还要坚持吗?”的小调查。
会议室里,他面对国民党剩下的将领,一脸诚恳地说:“哥几个,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这样拖着最后不还是个‘和平解决’的局面?咱们何必挣扎呢?”
有人犹豫地问:“那我们咋办?”
刘宗宽一摊手:“认清现实呗!不如我们体面点,把城交了,既能给自己留条路,也能让解放军轻松点,多好?”
此话一出,在场的国民党高层瞬间感觉自己像是参加了一场哲学座谈会,最后一致点头:“有道理!”
就这样,重庆的防御体系直接“纸片人化”,刘邓大军一进来,畅通无阻,连个路障都没碰到,顺利解放重庆。
所以。解放重庆后,刘伯承和邓公前脚刚进城,后脚就去找了刘宗宽。
02
刘宗宽这人,1905年出生于山西蒲城,年轻时走的是学霸路线。
在黄埔军校,刘宗宽不仅学得贼溜,还考了个第一,直接成了蒋介石的重点观察对象。
毕业典礼那天,老蒋看着这小伙子,心里琢磨:“这人以后绝对是个可用之才,给他个好前途吧!”
结果,刘宗宽看了一眼蒋委员长,想了三秒,拱拱手,挥手拒绝,直接回去投奔杨虎城。
这一招,直接让老蒋的面子啪叽一声掉地,估计当时在场的人全都在想:“这小子是个狠人。”
杨虎城一看,心里乐开了花:“这才是知恩图报啊!来来来,继续跟着我干。”
但重点来了,刘宗宽到底怎么在解放西南这事儿上“加塞儿”进来的?
这事儿得从1936年说起。
那年,双十二事变闹得沸沸扬扬,杨将军觉得这天气太不靠谱,出门找个安静地方呆着,结果被迫“出国”。不过,这事儿没影响刘宗宽的步伐。其实,整个局势都挺乱,然而有个不正经的时刻:抗日战场上,这些军官们本来该拼命抗敌,却有的脑袋转得太快,开始干起了走私勾当。什么?对,走私!你们看我就知道,不是每个军官都能像抗日英雄一样,个个心怀祖国。
这时候,刘宗宽心想着:不行!这是军纪的问题!他二话不说,就把那个犯事的军官逮了个正着,手到擒来。然后呢?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像是电影里的逆转剧情:那哥们竟然找了胡宗南当“后援”,胡宗南一看局势不妙,就使出了一招“恶人先告状”。瞧瞧,什么叫“反转”,连刘宗宽也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就给栽了个大跟头。
老蒋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得了,立马关进了重庆的监狱,还发了个“枪决令”。大家猜怎么着?刘宗宽进去之后,蒋介石的安排像是吃错了药。等蒋大帅发现了刘宗宽和杨将军的关系后,反而觉得不太妙,才指示将其改为“非死刑”。就这么个“先斩后奏”的操作,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故事还没完。刘宗宽被关了几年,除了受了点窝里斗的罪外,还挺学会了“逆来顺受”的技能。他的老师韩兆鄂和同学韩练成一看这事儿太闹心,赶紧从山西跑到重庆去,奔走呼号,找冯玉祥将军求情。冯玉祥一看,也觉得这事儿办得太不靠谱,决定给他开个绿灯。
结果,刘宗宽最终免死,改判了个“13年刑罚”,这是啥意思呢?那就是“你犯的错误不致命,但够你玩几年”。
到了1943年12月,刘宗宽终于没事儿了,准备东山再起。只是他心里有个大大的问号——国民党这帮人,他已经看得够清楚了。于是,他做了个决定——退出这些狗血剧情,决定加入“我党”。
03
1945年,日本人灰溜溜滚蛋了,全国欢天喜地大团圆,街头巷尾全是吃吃喝喝、唱歌跳舞的。可是有个人,他不仅没喝彩,反而脸色比守灵人还难看,这人就是刘宗宽。他心里盘算着:大家都在庆祝,我不如趁乱摸去延安,看看同志们是不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了。结果刚准备开溜,就被重庆行营主任张群一纸“任命”给按在了椅子上——参谋处长!
这职位听着唬人,但刘宗宽当时心里就一句话:完了,命要没了! 他心想:“这不是给我挖坑嘛?我这人实诚,干不了这帮人那套花活。”可转念一想,不对啊,我留在这儿,岂不是天然的情报员?于是,心一横,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接了这倒霉活。
时间一晃,1949年到了。这年头形势变化比川剧变脸还快,一觉醒来,他就被封了个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中将副参谋长,兼代理参谋长。你听着是不是觉得牛?其实就是个高级版“背锅侠”,天天开会画饼,连口汤都喝不上。
可这回,他遇到个天大的麻烦——和接线人郭则沉失联了!
当时重庆的气氛紧张得能把人勒出内伤,他站在办公室里,盯着电报机,满脑子都是:“这年头,找个人咋比找个老婆还难?” 想给中央递个纸条,都不知道从哪塞,急得他茶不思饭不想,连夜在办公室踱步,保密局的探子看见了,还以为他是在琢磨什么绝世军事奇谋。
“老刘啊,最近压力大吧?”一个国民党军官好心安慰他。
“哎,别提了,我昨晚做梦都梦见自己走丢了。”刘宗宽揉了揉太阳穴。
“梦见走丢了?”军官一愣。
“嗯,我怎么都找不到回延安的路。”他说完自己都想笑,心想你们要是能听懂我这话,我都得给你们磕一个。
不过幸运的是,没多久,他终于和中央恢复联系了!接头的情报员房显志一现身,他恨不得上去抱住亲两口:“兄弟,你知不知道,我差点给国民党真干了!”
“干啥?”房显志一愣。
“干饭啊!”刘宗宽叹了口气,“我这两天焦虑得一点胃口都没有。”
恢复联系之后,刘宗宽立马开足马力,把国民党在西南的军队部署情况整理好,直接送到中央,简直是情报界的“外卖小哥”,准时、精准、服务到位。他自己都忍不住感叹:“这要是能打分,起码给我来个五星好评吧?”
但你以为他满足了?不,他还想搅和一下!
04
有一天,西南防务会议上,大家正一本正经讨论该怎么防守,刘宗宽故作深沉地摸着下巴,慢悠悠来了一句:“我觉得吧,川南……好像也没那么重要吧?”
所有人都一愣:“啥?你说啥?”
“我是说,川南嘛,咱们是不是不用重点防御啊?毕竟人力资源有限,战略上得有取舍,对吧?”他一脸“专业”表情,心里却在狂笑:你们可别防得太死,不然我军怎么突破?
会上那帮人愣了一下,竟然还真有人点头附和:“老刘说得有道理,咱们把兵力集中在川东和川北吧。”
他听完差点没把桌子掀了:“好家伙,我这话都能信?” 但表面上还是一脸云淡风轻:“既然大家都这么觉得,那就这么办吧。”
结果,就这么一招,“川南”直接成了我军的突破口。等国民党反应过来的时候,大军早已长驱直入,兵临城下。而那些开会的参谋长、司令们,估计到死都没想明白:“我军到底是从哪杀出来的?”
回头再看,刘宗宽这套“操作”,简直堪比影帝级别——既帮了自己人,又忽悠了敌人,顺带还在国民党里搅了个天翻地覆。
你看,刘宗宽的操作真是“加点儿辣味”,川东南那个方向,原本国民党军就是个被忽略的死角,像是被丢在角落的脏袜子,没人管。刘宗宽不过是做了个“补刀”的动作,帮着点了个火头。结果他没想到,这火真烧得挺快,居然有个王陵基这个“路障”突然蹦出来了。
05
王陵基,这人也算是个狠角色,早年当过集团军总司令,整天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最后打来打去,把自己打成了四川省政府主席。这叫什么?这叫从前线到养老院,一步到位。
刚到四川,他这新官上任,还是挺懂人情世故的,知道自己人生地不熟,得靠本地人带带路。于是,他对刘宗宽这个“地头蛇”还挺客气,见面就是一通寒暄:“刘处长,四川这地方我还不熟,今后还得仰仗你多指点指点。”
刘宗宽笑了,嘴上说:“不敢当,不敢当。”心里却直嘀咕:指点啥啊?指点你快点下台?
但再怎么说,场面话该走的流程还是得走。二人这边正相谈甚欢,谁能想到,王陵基忽然话锋一转,皱着眉头问了一句:“川东南那块咋没防守?”
这话一出,刘宗宽懵了一会儿。你说他想不想装作没听见?当然想!但问题是,装得太明显,岂不是更容易暴露?他只能硬着头皮扯出个笑:“哦,您说得对啊!这个……是我的疏忽。”
“哦?”王陵基斜了他一眼,没说话,低头翻了翻文件,似乎是觉得这事儿有点蹊跷。刘宗宽这边,心里直接开始狂按紧急报警键——要是王陵基把这个事儿往上报,张群听到风声,随便调查一下,那自己不是露馅了?这特么可就全完了!
于是,在心里飞速计算了一万种应对方案后,他决定采取最稳妥的办法——装傻。
“王主席,最近这局势啊,太乱了,”他装出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深深叹了一口气,“每天都有人找我汇报工作,脑子都快炸了。哎呀,您这一提醒,我还真是有点惭愧。”
王陵基“嗯”了一声,似乎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毕竟他也不是傻子,知道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抓个小失误来上纲上线,意义不大。再说了,他刚到四川,也不想把地头蛇往死里得罪,于是,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刘宗宽当时心里那个松快,简直比过年还开心,恨不得立刻找个安静角落磕三个响头,感谢这老天爷赏的运气。
当然,刘宗宽可不是白捡这条命的。他早就把消息偷偷捅给了解放军:“同志们,川东南这边的防御,就是个摆设,根本没人管,你们随时可以动手。”
解放军那边一听,高兴坏了:“嚯,这可是现成的突破口啊!”但聪明人玩游戏,不是只会走一步棋,而是三步五步全算清楚——于是,他们在陕西发动了一场猛攻。
这下好了,国民党这边本来还在研究“川东南到底是不是个窟窿”,结果陕西那边突然轰隆一炮,大家的注意力瞬间被拉过去,川东南这事儿直接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毕竟,在敌人脑子里:陕西着火,远比四川透风更要命。
刘宗宽远远看着这一幕,心里都乐开了花。这可是天衣无缝的一招——不仅没把自己坑进去,反而让敌人忙得团团转,压根顾不上查自己!
他端起茶杯,悠闲地喝了一口,心里暗暗感叹:这年头,谁说打仗全靠枪炮?心机用得好,才是真高手啊!
06
你说,刘宗宽这招玩得可真是妙!胡宗南收到风声,觉得川东这边有点不对劲,心里咯噔一下,怕自己被架到火上烤,赶紧去找张群救急。张群这人吧,要说脑子笨吧,倒也不算,就是太松垮,跟个水泥搅拌机似的,啥都能搅一会儿,最后啥都定不下来。要不是姓张,都怀疑他祖上是不是姓“墙”——哪边风大往哪倒。
但这,正好给刘宗宽提供了个千载难逢的金机会。
你看刘宗宽这心机,活脱脱一个棋手,早就把这局势算得清清楚楚。他一听张群来找自己商量,嘴角都快藏不住笑了:“哎呀,这不正好让我给你安排明白?”
于是,嘴巴一抖,话就出来了:“川东那儿不稳,您得派罗广文的部队去支援。”
张群原本心里还有点怀疑,觉得这里头有猫腻。但你拗不过刘宗宽这张嘴,三两句话就把他绕得心服口服。这哪是商量?这分明是推销自己的“流量套餐”,还是那种送流量送话费还免费开会员的“超值大礼包”。
结果几天之内,张群的守备一松,川东的防线又跟破窗户似的,随风摇摆。这就叫,敌人防得越好,我嘴巴动得越勤快。
可笑的是,还没等这口气缓过来,胡宗南那边又炸了,突然觉得“川东出事了”。他怕这波操作把自己搭进去,赶紧派了副参谋长沈策去重庆开军事会议,顺便查查情况。
这沈策是谁?说白了,就是老蒋的“金毛犬”,只要蒋介石一说话,他恨不得立刻“汪汪”叫三声,摇尾巴转圈。
刘宗宽一看沈策,嘴角一挑,迎上去:“哎呀呀,沈大参谋长,您怎么有空到这来了?”
沈策一本正经,眼神警惕:“刘处长,最近情况复杂,我奉命来查查。”
刘宗宽脸上笑得跟迎财神似的,心里却乐开了花:查查?行啊,我让你查得比谁都迷糊!
于是,他“温柔地”开口:“我军啊,按照蒋介石的意思,不出意外会以陕南为主。”
沈策一听,立刻“汪”了一声:“这不可能!他们明明是要打川东!川东地形险恶,怎么可能会在那儿开战?”
刘宗宽眯着眼,摇摇头:“哎,沈参谋长,您这话就不对了。”然后就开始一本正经地讲起什么“陕南地势适合机动作战”,再加点“历史战术的转移”,整个一套胡诌八道的“文化大餐”端上桌。
沈策的脑子不算太好使,被刘宗宽这波“学术讲座”搞得有点懵,半信半疑地摸着下巴:“这……这说得倒也有点道理?”
刘宗宽看他这模样,心里都笑开了花,继续添柴加火:“沈参谋长,您这分析太到位了!您得在会议上好好给大家讲讲,保证让他们听得服服帖帖。”
沈策一听,脸上乐开了花,瞬间进入“新闻主播”模式:“哎呀,刘参谋长,你说的太对了!这事儿我一定要讲明白!”
07
1949年8月24日,老蒋飘飘然地落地重庆,心里美滋滋的,觉得局势还稳得很,嘴角都快上天了:“瞧瞧,这解放战争没那么快结束吧?咱们还有的是时间!”
六天后,他开了个军事会议,本来是想听点“振奋人心”的汇报,结果沈策倒好,像抢了麦的相声演员一样,直接把刘宗宽的“高见”原封不动地搬上了台面,一顿洋洋洒洒的军事分析,听得老蒋直点头,甚至比听见自己的生日祝辞还开心:“哎呀,看来川东这事儿,我得重新布置布置!”
这话说得是挺有气势,但你得看看,敌人也听着呢啊!
于是,我军那边可高兴了,整个解放军指挥部就差敲着碗嚷嚷:“快快快!给我们整点老蒋的新动向!这下饭!”
刘宗宽呢?他急吗?
他可不急,反正国民党这帮人天天在自己眼皮底下晃悠,信息量大得都能拿去卖报纸。他一边悠哉悠哉看着敌人在营地里瞎忙活,一边心里像看小品一样乐呵:“你们折腾吧,等你们折腾明白了,战局也该结束了。”
等到了11月14日,老蒋再次“雄风再起”空降重庆,但这回脸上的“得意”早就没了,剩下的全是迷茫和焦虑。毕竟湖南那边解放军已经开打了,宋希廉的部队也被我军收拾得干干净净,连个渣都没剩。
老蒋这回是真着急了,开始疯狂抓人来商量:“顾祝同,赶紧调兵支援!”
刘宗宽听着这话,脑子立马一转:老蒋这边要调兵,那咱们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于是,嘴巴一张,话就送到了解放军:“同志们,快点!先发制人,别给他们缓过劲儿的机会!”
这消息一传出去,我军立马加快行军速度,直接把老蒋的计划打成了稀巴烂。
但刘宗宽的妙招,还没完。
表面上,他一副“哎呀,局势不好,我们撤吧”的样子,实际上,他趁着外面乱哄哄的时候,他带着妻子和房显志,悄咪咪地躲到了李子坝疗养院,等着重庆的解放。你说,这手法太溜了,简直是“消失术”中的大师”。
到了11月30日,刘宗宽终于等到了那个让人肾上腺素狂飙的消息:——重庆解放了!
当时他差点没笑出声,心里暗暗琢磨:“行了,老蒋,这下你可真被我绕晕了吧?”
但你以为他是靠运气赢的吗?那可不是!
别人打仗靠兵力,他打仗靠布局;别人靠枪,他靠嘴;别人靠冲锋,他靠“乱中取胜”。
整个战局里,国民党天天大张旗鼓地“布局”,结果刘宗宽稳稳地站在旁边,悠闲地看着他们一步步走进自己挖的坑。
等到最后一刻,国民党还在冥思苦想:“我们到底输在哪了?”
输在哪了?
就输在你们有个刘宗宽啊!
说到底,这老哥真是个能让敌人又恨又服的狠角色。他不是单纯地“跑跑腿”,而是在一个关键时刻,拿捏住了全盘局势,硬是把一盘原本还能多撑一阵的棋,给生生搅成了一盘“散沙”。
等到重庆彻底落入解放军怀抱的时候,刘宗宽终于松了口气,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
“这局,爷玩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