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渣滓洞的看守黄茂才被判处死刑,行刑当天,黄茂才突然大喊:"别杀我!我为江姐做了很多事情,我是无辜的!"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的时代到来,但国民党政权遗留下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秩序正在重建,大量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仍然隐藏在人民政府和群众当中。这些残余势力中,以特务人员最为隐蔽,他们往往伪装成普通百姓,暗中进行破坏活动。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处理战犯的决定》,开始对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特务进行全面清查。在人民群众的印象中,特务就是一群冷血无情、为虎作伥的叛徒,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迫害了无数的革命志士。
在四川自贡,有一位名叫黄茂才的小学教师被识别出来,他曾经是重庆渣滓洞监狱的看守。黄茂才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父母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却十分重视教育。
在那个年代,能够读完中学的农家子弟并不多见。黄茂才因为有一手好字,被推荐到了国民党的稽查处工作。这份工作最初只是负责整理文档,似乎与特务机关的核心工作并无太大关系。
稽查处后来与其他部门合并,黄茂才因为不善交际,很快就被调离了原来的岗位。1945年,他被外派到重庆渣滓洞监狱担任看守,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当时的形势下,任何与国民党特务机关有关的人员都被视为反动势力。1953年,正在上课的黄茂才被捕,他的特务身份给他带来了死刑的判决。
在黄茂才被押赴刑场的那一天,他喊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事实。这个看似普通的渣滓洞看守,竟然与著名革命烈士江竹筠有着不为人知的联系。
1945年,黄茂才刚到渣滓洞监狱时,上级给了他一个明确的指示:监狱里关押的都是危险分子,必须严加看管。起初的几个月里,黄茂才都按照这个要求,对待犯人十分严厉。
随着时间推移,黄茂才发现这些所谓的"危险分子"与他想象中的样子大不相同。这些被关押的人大多都是知识分子,他们谈吐文雅,举止得体。
在与这些革命志士的接触中,黄茂才渐渐了解到了他们被关押的真实原因。这些人都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斗的共产党员,他们中有的是地下工作者,有的是文化工作者。
与其他狱警不同,黄茂才开始对待犯人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这种变化很快引起了其他狱警的注意,他们开始疏远和排挤黄茂才。
在这种孤立的处境下,黄茂才反而与狱中的革命志士建立了更深的联系。他们经常在巡视时低声交谈,革命志士向他讲述共产党的理想和信念。
1948年下半年,重庆渣滓洞迎来了一批新的犯人,其中就包括了江竹筠。江竹筠是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
黄茂才在查看新犯人资料时发现,江竹筠也是四川人,与自己是老乡。这份乡情让黄茂才对江竹筠多了一份关注。
在渣滓洞的日子里,江竹筠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她始终保持着坚强的革命意志。黄茂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减轻她的痛苦。
随着接触的加深,江竹筠意识到这个国民党狱警与其他人不同。她开始相信黄茂才,并请求他帮忙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
在那段时间里,黄茂才冒着巨大的风险,多次为江竹筠和其他革命志士传递信件。这些信件中有的是给组织的情报,有的是给家人的话语。
黄茂才还经常向狱中的革命志士通报外界的战况。每当他得知共产党取得重大胜利的消息,就会想办法告诉他们,给他们带来希望。
1949年11月,国民党政权在重庆的统治即将结束,他们对关押的共产党员进行了最后的疯狂迫害。江竹筠在这场迫害中牺牲,临终前托付黄茂才送出了最后一封家书。
1953年的一个早晨,处决黄茂才的命令下达了。在押解他前往刑场的路上,黄茂才突然开口说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我为江姐做了很多事情,我是无辜的!"黄茂才的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他开始详细叙述自己在渣滓洞时期如何帮助江竹筠等革命志士的经过。
执行死刑的负责人立即叫停了行刑过程,开始重新调查这个案件。黄茂才详细交代了自己在渣滓洞期间的所作所为,包括为革命志士传递信件、通报外界消息等具体事项。
经过初步核实,黄茂才所说的情况基本属实。组织决定暂缓执行死刑,将他的刑罚改为无期徒刑,等待进一步调查。
黄茂才被关押在监狱中,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从1953年到1982年,整整29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在等待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1982年,重庆市在整理烈士档案时,工作人员在一批旧文件中发现了一封重要的证明信。这封信记录了当年在渣滓洞期间,黄茂才帮助革命志士的具体事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调查组终于找到了一位当年在渣滓洞服刑的老战士。这位老战士清楚地记得黄茂才的善举,他的证词成为了证明黄茂才清白的关键证据。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黄茂才终于迎来了平反的那一天。这个已经在牢狱中度过了大半生的老人,终于重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