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开始重视血脂了。门诊中经常遇到因为体检发现“血脂高”来就诊的患者。不少人担心得心血管病,发现血脂偏高就想着要吃药降下来。可降血脂不光是吃药,还有健康生活方式呢!
看个病例。
37岁的李先生,头年体检发现血脂高,就吃上了他汀,可吃了1~2个月就自行停药了。今年体检又发现血脂高了,总胆固醇5.89mmol/L,甘油三酯2.6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9mmol/L。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号称“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高了。体检还做了颈动脉超声,没发现动脉硬化和斑块。李先生就想着是不是再吃上降脂药啊!
询问李先生的既往史,身体健康,没有其他慢性病,可生活习惯不好,抽烟喝酒。抽烟至少10年了,每天20支;喝酒据说最近少些,每周2次,每次半斤,要是先前,每周得喝上3、5次的。
按说李先生年纪不大,还不到40岁;没有心血管病和相关的慢性病;没有高血压;检查也没有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按照当前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属于边缘升高,评估起来心血管病的风险还不算高,可是李先生抽烟啊!这就给自己增加了一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本来,李先生这样的情况,属于心血管病低危人群,完全可以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观察3-6个月,如果血脂能降下来,不一定非要吃药的。可李先生管不住嘴就成了问题。吸烟,还过量饮酒,饮酒还得吃菜吧,大鱼大肉的高脂饮食吃下来,血脂还能控制住?
所以,降血脂一定要管住嘴,不光是忌吃,还得戒烟戒酒。
吸烟伤肺知道的人多,可吸烟还伤心、伤血管呢!
吸烟一直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一项对我国10个地区51.2万名30~79岁成年人的多年随访研究发现,吸烟与15种循环系统疾病有关,这当中就包括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动脉栓塞和血栓、肺栓塞、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搏骤停、心力衰竭、肺心病等。
吸烟会引起缺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就会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引起心肌缺氧、高血压、心律失常,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还会引起凝血异常,血栓风险增加,等等。
吸烟会引起血脂异常。吸烟会使血液里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常说的“好胆固醇”降低,并且影响其他帮助胆固醇代谢的因素;会使低密度的“坏胆固醇”增加,所以吸烟的人更容易动脉硬化。如果吸烟和高脂血症并存,更是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和死亡风险。研究发现,高血脂加吸烟,心血管病风险可以增加6倍。对冠脉病变的男性患者研究发现,吸烟程度越重,低密度的胆固醇就越高,冠状动脉的病变也就更重。
那戒烟呢?戒烟后血胆固醇会降低,戒烟能使冠心病的远期死亡风险降低36%。这个降幅,分别高于吃他汀、吃阿司匹林、吃β受体阻滞剂的降幅。
饮酒,同样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虽说喝酒后即时会有血压下降,但过后血压是会升高的,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会加重的。因为喝酒会引起血同型半胱氨酸增加,这也是一个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且是会增加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大量饮酒,不论白酒或啤酒,都有这种不良的影响。还有红酒,研究发现,红酒多酚并不能降低轻度升高的血压。早先有研究认为饮酒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是,这种作用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响到底怎样并没有结论。而后来的研究发现,大量饮酒有促炎作用。大量乙醇摄入和冠状动脉的钙化有关,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且饮酒患者的血脂也会异常的。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就不多说了,直接会升高血脂水平。
虽说胆固醇大部分是自身生产,但吃多了也会升高。因此,对于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饮食中的脂质、胆固醇就要严格控制了。
这样看下来,对于李先生这样的高脂血症,当下最主要的降胆固醇措施是健康生活方式。管住嘴,除了食物控制,还要戒烟戒酒。吃降胆固醇药,那是改善生活方式效果不好时的措施。
从来疾病的治疗都是要两条腿走路,医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或缺,这样降血脂才能降得低、降得平稳。
顺带说一句,真要是高胆固醇、决心吃药预防心血管病,那就要做好长期用药的打算。
(原创,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