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春联红福映笑颜。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气,处处洋溢着喜庆与团圆的氛围。然而,在这一片欢乐祥和中,痛风患者却面临着诸多挑战。餐桌上,一道道诱人的美食,对他们却如同“甜蜜的陷阱”。如何在节日期间既能享受团聚的喜悦,又能有效控制痛风,避免病痛的突袭,让这个新年过得健康又舒心呢?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痛风患者的春节健康指南。
一、把控饮食,严守“嘌呤防线”
众所周知,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正如《黄帝内经》言“膏粱之变,足生大疔”。饮食把控对痛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春节期间,丰盛的美食摆满餐桌,对痛风患者来说却是一道道“选择题”,稍不留意,就会因高嘌呤食物摄入过量,导致血尿酸升高,诱发痛风。如动物内脏(肝脏、肾脏等)、海鲜、贝类、蟹类、豆类等含有较高的嘌呤物质。大家最爱的火锅堪称“嘌呤大户”,汤底经过长时间熬煮,汇集了各种食材的嘌呤,其嘌呤的含量“相当可观”。面对这些美味佳肴,痛风患者一定要克制,尽量少吃或不吃,做到从源头防“痛”。
痛风患者也并非毫无美食可享。新鲜蔬菜是不错的选择,诸如白菜、西兰花、芹菜等,其嘌呤含量低,还含有维生素与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沙拉、清炒时蔬等。对苹果、香蕉、梨等水果,也可放心食用,能补充身体所需维生素。但像榴莲、荔枝等含糖分较高的水果,应适量摄入,以免影响尿酸代谢。蛋白质和肉类摄入方面,要选择含嘌呤较低的低脂牛奶、鸡蛋、鸡肉、鸭肉等,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不会对尿酸产生太大影响。
最重要的是,饮食要注意节制,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七八分饱即可,防止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热量与嘌呤。
二、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等家庭活动增多,熬夜打牌、追剧更是成为一种常态。但是这对痛风患者极为不利,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同时影响尿酸正常代谢,使血尿酸水平波动,增加痛风发作风险。
所以,除了饮食,春节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做到早睡早起,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维持良好的代谢功能。能有效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为健康“加分”。
适度运动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代谢能力,有利于尿酸的排泄。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春节期间不能“躺平”。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但需要注意的是,痛风发作期应避免运动,以免加重关节疼痛与炎症反应。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如活动手腕、脚踝、膝关节等,运动的强度要适中。运动后应及时拉伸,缓解肌肉疲劳,同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三、关爱关节,防寒保暖
寒邪侵袭是痛风发作的常见诱因之一。过年期间,气温较低,痛风患者要格外注意保暖,尤其是对关节部位的防护。
外出时要多穿衣服,戴好手套、围巾、帽子、护膝等保暖装备,保护好手部、膝部等易发病的关节部位。在家中,还可使用热水袋、暖手宝、取暖器等取暖设备,保持关节的温暖。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温度不宜过高,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一天的疲劳。与此同时,还要避免关节过度劳累与损伤,如搬运重物、长时间行走等,减少对关节的刺激。
四、心情愉悦,积极向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同时提到“喜伤心,忧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情志过度、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导致疾病发生,强调了保持心情平和、愉悦的重要性。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也是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过度兴奋、激动或焦虑,都可能致使痛风发作。痛风患者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诱发痛风。
五、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节假日期间,也不能放松对疾病的管理。坚持治疗和监测,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是控制痛风的关键。新春佳节,走亲访友事务繁多,很容易忘记服药。痛风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时定量服用降尿酸药物,切不可擅自停药、减药或换药。如果忘记服药,不可一次服用双倍剂量,应尽快补服,之后按照正常时间继续服药。
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至关重要。有条件的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饮食与治疗方案。若血尿酸水平波动较大或出现关节红肿疼痛等痛风发作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措施。
六、速知应急措施,时刻有备无患
虽然我们都希望春节期间痛风不要发作,但也要做好应对准备。如果痛风不幸发作,首先要做的是减少活动,静卧休息,同时将患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减轻关节的肿胀与疼痛。还可用冰袋或冷毛巾外敷疼痛部位,以缓解关节疼痛肿胀。
同时,及时服用抗炎镇痛药物,如秋水仙碱片、非甾体抗炎药等,该类药物能迅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尽快前往医院就诊,接受专科诊疗,以免延误病情。
在这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刻,希望这份精心整理的“指南”能成为痛风患者的贴心助手,切实为大家提供帮助。为您的新春佳节保驾护航,远离痛风的侵袭,开开心心、无痛无忧地度过这个美好的节日。
来源:云南中医
编辑:向红玉
值周:胡亚玲 杨丹妮
主编: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