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红,今年38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我们家在南方一个偏远的山村,虽然家里条件清贫,但父母一直供我读书。
可惜我天资普通,初中毕业后就没再继续读书。18岁那年,我进城打工,端过盘子、做过流水线工人,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现在的丈夫张建国。
他比我大两岁,家境也一般,是一个踏实肯干的男人。
我们结婚后,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也算和和美美。结婚第二年,我们有了一个儿子,取名张强。
今年张强12岁了,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丈夫在县城一个建筑工地干活,我在家附近的超市做收银员,日子过得虽平凡,却也安稳。
丈夫家里还有个弟弟张建军,比他小五岁,也就是我的小叔子。
张建军比我初来张家时要活泼得多,嘴巴甜,见人就叫“嫂子好”,人缘很好。后来他娶了一个外地姑娘李玉兰,婚后他们也有了一个儿子,叫张浩。
故事的转折从两年前开始。张建军在工地干活时意外出了事,当场没了命。那一年,他才27岁,李玉兰还不到30岁。
这个变故把公婆一下子打垮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连张建军的后事都是我和丈夫一手操办的。
当时我觉得,虽然张建军走了,但有个孙子,公婆日后还能有个寄托。
可谁也没想到,半年后,李玉兰带着张浩回了娘家,说是去看看老人,结果一去不回,后来听说她改嫁了。
公婆对这个儿媳妇很失望,甚至恨得咬牙切齿,但他们更放不下的是张浩。李玉兰把孩子带走后就断了联系,公婆甚至去李玉兰娘家找过几次,可都被堵在门外。
直到去年底,李玉兰突然把孩子送回了老家,说她要跟新丈夫去外地发展,没办法带着孩子。
公婆又喜又忧,喜的是孩子回来了,忧的是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根本没有能力照顾一个7岁的孩子。
就这样,张浩成了我们家的另一个“孩子”。
张浩刚来时,显得很胆小,总是低着头,不爱说话。吃饭的时候,他总是等我们都吃完了才拿起筷子,衣服也从来不主动让人洗。
我心疼这个孩子,虽然他不是我的亲生儿子,但毕竟是小叔子的骨肉,我不能看着他受委屈。
我对丈夫说:“不管怎么说,浩浩是咱们家的人,咱们不能让他觉得自己是外人。”
丈夫点点头说:“我知道,咱们可是亲戚啊,总不能让爸妈操心。”
那段时间,我开始留意张浩的生活习惯,尽量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每天早上,我都会早早起来,给他准备好早餐。
晚上下班后,我帮他辅导作业,讲故事哄他睡觉。慢慢地,张浩开始对我敞开心扉。有一次他趴在我怀里哭着说:“大妈,我想妈妈,可是妈妈不要我了。”
听到这话,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我抱着他说:“浩浩,你还有爷爷奶奶,还有大伯大妈,我们都会一直陪着你。”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春节前几天,公婆把我和丈夫叫到他们屋里,说有事情要商量。那天,公公点了根烟,沉默了好久才开口:“红啊,建国啊,浩浩的事,我们老两口商量了很久。你们也知道,我们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好,真怕有一天突然倒下了,连浩浩都没人管了。我们想求你们一件事——把浩浩养大,等他大学毕业了,我们再给你们50万。”
听到这话,我有些发懵。我看了看丈夫,他低着头不说话。
我忍不住问:“爸,妈,你们说得轻巧,可你们这50万从哪儿来?我们养浩浩是没问题,可是我们还有强强呢,家里的开销本来就不小,再多一个孩子,真的很吃力啊。”
婆婆叹了口气:“我们把这几年攒下来的钱,还有建军留下的赔偿金,都存着呢。再加上下几年我们的退休金,凑一凑应该够了。浩浩是建军的孩子,是我们张家的骨血,你们要是不管,他就成了没人要的孤儿了。”
那晚,我和丈夫躺在床上,谁都没说话。过了很久,丈夫才叹了口气:“红,要不咱们答应吧。浩浩是我弟的儿子,咱们不能看着不管。爸妈说得也对,他们年纪大了,真管不了多久。”
我没有回答,只是闭上眼流了会儿泪。
浩浩留在了我们家。春节期间,亲戚们来串门,看到浩浩都夸他懂事,也夸我和丈夫心善。可我心里清楚,外人看着轻松,实际上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背后的辛酸。
家里的开销直线上升,尤其是两个孩子的学习费用。光是去年一年,我们就因为孩子的补习班和生活费花去了不少积蓄,甚至不得不借了一些钱。
我开始接一些零工,早上去超市上班,晚上帮别人做手工活。丈夫则加班加点干活,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
最让我心酸的,是我的儿子张强。他懂事得让我心疼,从来不跟我抱怨什么。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他跟浩浩说:“你别担心,我妈对你这么好,你就是我们家人了。不过你可得争气点,别让我们家太累了。”那一刻,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今天是大年初一,家里热热闹闹的。浩浩和强强一起放鞭炮,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院子。公婆看着两个孙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丈夫在一旁帮我包饺子,笑着说:“红,这一年多辛苦你了。咱们再坚持几年,等浩浩长大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点点头,心里却五味杂陈。
50万?这笔钱对我们家来说确实不少,可我知道,真正让我坚持下去的不是这50万,而是浩浩那双无助的眼睛。
或许,这就是命吧。既然浩浩成了我们家的一部分,我就不能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很多选择并不是因为我们想要,而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至少现在,我希望浩浩能在这个家里感受到温暖和爱。至于以后,就让时间去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