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一篇文章讲的是初级思维和次级思维,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回避需求型与强迫性付出。
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词语叫做回避型依恋,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回避需求型,实际上只是换了一下顺序而已。在换了顺序之后,我们发现更容易理解这个词语了。回避需求型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人在回避和否定他的需求,就是说我的需求不重要。当一个人认为他的需求不重要,甚至认为自己的需求是羞耻的、自私的时候,那么他就会陷入到强迫性付出之中。强迫性付出也很容易理解,就是说一个人不受控制的去为家人、为朋友去付出。在这种关系中,他们完全忽视了自己的需求,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如何为他人付出上面。在强迫性付出背后,有着投射心理作祟。简单的来说,个体无法忍受对他人有需求的部分,于是将这个部分投射到了他人身上。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回避需求型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为何会发展成为强迫性付出。回到原生家庭中,他们在表达需求时总是遭到父母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于是他们形成了符合这个环境的认知,也就是说我的需求不重要。这样的认知会进一步继续演化为,我只要对他人有需求,我就是羞耻的。但是他们的确对他人有需求,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理解,这些需求不会凭空消失。于是这些需求在潜意识中继续运行着,他虽然不在言语上表达需求了,但是他们试图通过见诸行动的方式来满足需求。就是说,我想要得到你的理解,但是我不说。我通过向你付出、对你好的方式,让你来理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