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革命后的历史当中,有的将领是因为脾气大而出名,有的将领则是擅长政治运动而出名,还有的将领则是因为为人倨傲而出名,有人说:为人骄傲,那是证明这个人有本事,没办事的人,想骄傲也骄傲不起来呀?



这句话乍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却根本经不起推敲,因为无论再有能力,为人倨傲也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一种彰显,这不但对个人的成长十分不利,还很影响内部的团结,对此我国的开国上将陈士榘是深有体会。

对革命居功甚伟

陈士榘的革命资历非常老,他最早曾在湘赣边界参加秋收起义,之后便随着部队来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便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排长。



在国民党对我军进行围剿的时候,陈士榘便彰显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当中,他指挥的温坊战斗直接歼灭国民党军4000余人,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当中的重大胜利。

在红军长征期间,陈士榘指挥教导营和军委工兵连队在贵州茅台镇修建起了两座浮桥,为红军“四渡赤水”提供了有力的工程保障,这也为他日后组建工程兵团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陈士榘被任命为八路军第343旅的参谋长,并且在平型关战役当中担任主力部队,这场战斗可以说是陈士榘革命生涯当中的一个标志性的胜利,尤其是在广阳战斗当中,他利用地理优势巧妙埋伏,歼灭了日军1000余人。



更加振奋人心的是,陈士榘为了进一步打击日军的士气,竟然在私下里偷偷学习日语,并且凭借着这一“绝活”,俘虏了日军加藤幸夫,这可是我军在抗日期间首个俘虏日本兵的战绩。

但长久以来的战斗难免让陈士榘产生了一些骄纵的习惯,有时候整个司令部就成为他的一言堂,只有是他下达的命令,别人只能选择服从,却不能有其他的意见,而且有时候还会为自己的军功而沾沾自喜,这在解放战争期间攻打洛阳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



居功自傲引起将士不满

1948年西北野战军成功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在山西取得了重要的战果,直接歼灭了敌军一个军和两个师的兵力,这让国民党的军队在陕西的局势变得岌岌可危。

面对此种困局,国民党将领胡宗南选择“弃车保帅”的作战方法,为了确保西北的门户西安不被突破,他将驻扎在潼关和洛阳的兵力都向西北进行调集,这就使得洛阳成为孤城,仅仅只有一个师团在驻守。



对于这样一块到嘴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于是陈士榘所在的华野和陈赓所在中野同时向中央递交了申请攻打洛阳的电报,以从侧面支援西北野战军形成夹击之势。

由于两军事是同时递交了请战的电报,无奈之下中央只得让两军一起作战,一则响应了毛主席“抗日放缓,解放加快”的战略部署,二来两军配合还能减少我军的伤亡。

虽然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部队都曾经历过了大量穿插战的磨合,但是两军一起行动还是需要一个指挥官才行,若论军事才能的话,陈赓和陈士榘二人各有长处不分伯仲,但中央最终还是让陈士榘担任总指挥。



其一是因为陈士榘的所率领的华野擅长打城市攻坚战,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其二则是华野的武器装备要比陈赓所率领的中野要好,所以在部队的装备和火力部署上,陈士榘要比陈赓更加游刃有余。

对于中央的命令,陈赓并没有觉得任何不妥,他表示自己一定会服从陈士榘的安排,但是陈士榘在接到指挥权的时候就显得有些倨傲,他并没有积极与陈赓等人召开作战部署会议,而是直接宣布了自己的作战方案。



在此次战斗当中,他将攻打洛阳的攻坚任务基本上都交给了华野,却让中野负责助攻和牵制敌人的火力,这样的安排很明显就是偏袒华野,不少将士纷纷提出不同的见解,但是都被陈士榘给驳回了。

眼见陈士榘决心已下,而且战斗又迫在眉睫,众将士也只能按照陈士榘的方案进行战斗,两军同时向洛阳发动猛攻,然而由陈赓所率领的中野强制住敌军的主要火力,陈士榘则率领华野利用火炮的优势一举攻破了洛阳的大门。



但是蒋介石贼心不死,离开了调来了两个兵团支援洛阳,于是我军便立刻调整战术,主动撤出洛阳反攻开封,用出了一招“声东击西”,国民党军队果然上当,被陈士榘的主力分作两头强制了火力,而后又在陈赓的夹击之下将国民党军队拦腰斩为数段,最终将洛阳城成功收复。

大战过后两军将士召开作战总结会议,陈士榘在会议当中高度赞扬了华野在此次战斗当中攻坚所付出的努力却对支援作战的中野不闻不问,这顿时引起了中野将士的极度不满,刘伯承元帅见状赶忙上前打圆场,这才将众人的怒火平复了下去。



只不过经此一事之后,刘伯承对于陈士榘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不可否认的是陈士榘的确很有军事才能,但是为人太过倨傲了。

此事后来传到了陈毅老总的耳中,顿时让他勃然大怒,虽然他已经离开了华野,但是这可是他一手带起来的部队,陈士榘更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

于是他将陈士榘叫到跟前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并且指出华野的发展之所以比中野要好,并不是因为华野的能力突出,而是当年中野为了大局深入敌人内部,不得不放弃了许多重火力装备。



而且他还着重指出了陈士榘居功自傲的恶习,称如果没有中野当机立断拦腰斩断国民党军的交通战线,那么华野就不可能这么快解决战斗,所以说中野在此次战斗当中也是居功甚伟。

陈士榘听后明白自己犯了好大喜功的毛病,于是积极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他们在淮海战役当中再次与中野联手,一举击溃了国民党部队,而这次陈士榘并没有独享胜利的果实,而是将缴获的武器装备都交给了中野,陈老总之后夸奖道“知错能改,很有大将风范。”

参考资料:
《百战经典》 20120811 三野十虎将——工兵之父 陈士榘. 央视网
孙子忆祖父陈士榘:勤学日语擒日本俘虏. 中新网.
陈士榘之子:父辈流血牺牲不为让一小撮人得利|将军后代. 新京报-新浪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