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已经突破金沙江,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地区,顺利通过大凉山的彝族民区以后,红军的先头部队,又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赶了一百六十里路,来到了离大渡河只有十几里的安顺场地区,准备强渡大渡河。

蒋介石断言:“要让朱毛红军做石达开第二!”他电令国民党嫡系将领薛岳率领十万大军尾追红军的同时,又电令四川军阀刘文辉向安顺场一带合围。



驻守安顺场的国民党第二十四军第五旅第七团将渡船及民间粮草悉数收缴运往北岸,实行“坚壁清野”,试图困死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英勇善战的红军战士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让蒋介石的企图化为泡影。

1965年9月,毛主席要求彭老总前去西南建设三线,除了工作以外,彭德怀故地重游泸定桥,竟然惊讶地发现,若当时川军炸毁了泸定桥,红军依然有办法强渡大渡河。

作为长征中最惊险的战斗之一,如果当年川军将泸定桥全部炸毁,中国历史是否会改变呢?彭德怀为何认为炸毁桥梁红军依然能够渡河呢?

大渡河是四川省境内岷江上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奔腾穿行于横断山脉中,流至石棉县,突然掉头向东,形成了一个九十度大转弯。

安顺场就位于大渡河大拐弯以西大约20公里处,这里河水宽大约300米,水深达30米,两侧高山,中间河谷,独特的地势导致红军一旦选择渡河就毫无回旋余地。



河底由许多乱石,加上大渡河的急流,便形成了无数旋涡,当地人讲这些旋涡称作“竹筒水”,此时的红一团任务空前艰巨,作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必须要抢先一步渡过大渡河。

红一团作为强渡大渡河的先遣队,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中,红一团都以敢打硬仗,恶仗,苦仗著称,特别是1934年2月在突破吴江天险之战中,红一团作为先遣队建立了不朽之功,此外,一军团工兵连,炮兵连都属于红一团指挥,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军形成以劲旅之师对敌弱之旅的优势。

红一团一营的营长叫做孙继先,在他的带领下,红一营的将士们经过一天一夜的额冒雨行军,赶到了距离安顺昌十几里地的一个小山村。

在这里,大渡河湍急的水流声都能听见,急行了140多公里路,将士们都极度疲惫,一倒头便沉沉睡过去,孙继先还没有睡觉,此时的他接到指挥部发来的命令,连夜偷袭安顺守敌,夺取船只,强渡过河。

第一营战士们不顾长途行军劳累、道路泥泞,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越过敌人在道旁构筑的碉堡,奔赴安顺场渡口,敌人怎么也想不到红军竟如此神速,他们毫无戒备的敌人营房还亮着灯,唱戏声和胡琴声隐约传出。



红军战士便以风驰电掣之势扑向敌人,惊惶失措的敌人仓促应战,不到半个小时,安顺场守敌1个营被击溃。红军第一营袭取安顺场渡口后,即刻四处寻找渡河船只,从敌人手中缴获了仅有的一艘船。

刘伯承此时要求次日强渡大渡河,营长孙继先决定从营中的二连选派战士,但五个连的红军纷纷请战,争着请求乘唯一的一条船过河,去把对岸的船拖过来。

经过选拔,孙继先宣布了由十七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的名单,这17名勇士跨出队伍排成一排,脸上是十分坚毅的神情。

其中二连连长熊尚林是江西高安人,参加过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翻开红一团的战斗史,血战湘江,亮渡吴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都有他的身影,在号兵激昂的冲锋号中,熊尚林带着勇士们乘船划向对岸,一旁的阵地上,几十挺机枪射向了对面敌人的碉堡。



敌碉堡及防守工事里顿时喷射出雨点般的子弹。杨得志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渡河战斗,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奋勇队迅速登岸,击溃了敌人的冲锋,敌人很快又进行反扑,奋勇队一鼓作气,英勇拼杀,杀得敌人四处溃逃,这时先遣队的后续部队也渡过对岸,将渡口控制住。

大渡河渡口终于牢牢地被红军先遣队所控制,奋勇队员无一人牺牲。

紧接着,5月26日中午,毛主席,周总理,朱德来到安顺场红军先遣队司令部,要论红军大部队渡河的问题,红军再次面临新的考验,毛主席综合各方意见,最后决定,红军分左右两路跟随大渡河溯江而上,夺取泸定桥,然后红军主力从泸定桥过河。

飞夺泸定桥的额任务便落在了红四团身上,红四昼夜行军120千米,终于在29日凌晨6时之前赶到了泸定桥,在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

泸定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全长约100米,宽约3米。桥是用碗口粗的13根铁索连成的:两边各有2根铁索做桥栏,底面并排9根铁索做桥面,桥面上铺设木板,每根铁索重达2吨左右;铁索两头锚定于两岸桥台,桥台用条石砌成,上面盖有亭子。

铁索桥身悬空摇晃,人行其上,惊险异常。大渡河的西岸是雪峰高耸的贡嘎山,东岸是岩壁陡峭的二郎山,桥下激流奔腾咆哮,地势凶险异常。



红军先遣队到达泸定桥时,刚到桥东不久的国民党第二十四军第四旅第三十八团的两个营敌军已经拆除桥西头铁索的木板,还不断用言语挑衅对岸的红军,气焰十分嚣张。

为了胜利完成夺取泸定桥的任务,红四团对战斗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以22名突击队队员打头阵进行正面推挤,其余战士分成三个梯队随后跟进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枪弹,扶着桥栏,踩着摇晃不止的铁索,向对岸前进。

他们背着枪,腋下夹着木板,一手抓着铁索,边爬边铺桥板,顿时,大渡河岸,枪炮声震天动地,在这次战斗中,4名勇士不幸中弹坠入江中,壮烈牺牲。

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是长征中最关键的一仗,多年后,彭老总故地重游,感慨万千的同时也惊讶地发现了一个现象……



1965年11月28日,开往成都的33次列车的车厢内,彭老总身穿黑色军大衣,心中非常激动,他即将前往成都赴任,在此之前,毛主席亲自召见彭德怀说:

“现在要建设战略后方,准备战争,按比例西南投资最多,战略后方也特别重要,你去西南区是适当的。”

列车缓缓开动时,送行队伍中传出哭声:

“彭老总,你千万要保重,有事一定给我们来信!”

11月30日列车到达成都,彭总被安排住在成都市永兴巷7号,彭德怀说,能放一张床和一张办公桌就行,他的主要行李是20多箱书,会客室正面挂着他自己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璧上挂着一幅毛主席的半身生活照,这是1950年抗美援朝前夕毛主席亲自签名送给他的。

彭德怀此次受毛主席委任出任西南三线副总指挥,除了踏遍三线建设穷山恶水,还走访了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地方。



看着曾经战斗过得泸定桥,彭老总却惊讶道:“即使当年蒋介石派人完全炸掉泸定桥,也不能阻挡我们飞夺泸定桥。”

他顺着河流来到泸定桥的上游,发现大渡河的支流蜿蜒曲折,河面也不宽,是一个天然渡口,彭老总接着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当年只要红军向上游一段,即使泸定桥被摧毁,也阻挡不了我们过河。”

“大渡桥横铁索寒”,却被战士们的红军的不畏艰险的精神所打败,三十年后,彭总重游故地,沪定桥已经一片平静,不变的是当年红军战士“誓死飞夺”的信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