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授衔授勋典礼,是很多新中国将领难以忘怀的光荣时刻。

但在授衔前审阅名单时,毛主席亲自划掉了一个名字,直说这个人不能授衔,导致这位将领最终未能获得上将军衔。

让人惊讶的是,此人是二野的三号人物,地位仅次于刘邓,被战士称作老妈妈。

他到底做了什么事,为何会是战士们的老妈妈,却被毛主席从授衔名单中划掉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1948年,一位战士前往二野组织部,寻求工作联系,在村口偶遇一个人,便向他询问组织部的具体位置。

那个人非常亲切,还表示农村没有门牌,非常不容易找到,亲自带战士前去。

战士高兴地接受提议,直到后来才知道,得知那个人竟然是二野的三号首长,不禁吓出一身冷汗,惊讶地说:“我原本以为,他是伙夫或者马夫。”

这个三号首长就是张际春他经常深入群众穿着朴素投入工作,经常不打招呼就前往各个部门了解情况并指导工作,因此警卫员都经常感叹,首长又不见了。

而且张际春脾气很温和,即使在批评犯错的同志时,也总是耐心讲道理,很少当场发火,曾经说过最严厉的话,也不过是一句,这也太不像话了。


张际春地位仅次于刘邓,这般温和待人,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又是怎么让战士信服呢?

张际春于1900年出生,7岁开始在私塾接受教育,并在永福小学继续学业。

1922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有幸聆听了毛主席的演讲,从此积极参与学生和农民运动,还曾在当地组织农民协会,并在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教职。

1928年,他参与了朱德和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此后便上了井冈山,由于他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主要负责群众工作,此后担任宣传科长,一直在宣传处工作。

张际春不仅资历深厚还以极好脾气闻名于干部之中,同时非常重视文化娱乐工作。


他自编自演讽刺剧《庐山之雪》,曾经引起一时轰动,在当时的部队中掀起了一股文艺热潮。

张际春还鼓励学员,利用空闲时间制作墙报和校刊,以此丰富红军战士和学员的生活,提高了战士们的思想觉悟。

直到后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瓦窑堡成立张际春在学习毕业后,担任抗大政治部主任。

当抗大从延安迁移到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时,张际春带领学校师生东渡黄河,最终抵达晋察冀地区。

张际春的昵称“老妈妈”正是源于他在抗大时期的时光。

张际春有着平易近人的作风,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总是以一名普通士兵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他经常将自己的马匹,让给身体较弱的人,自己则赤脚步行,也会与警卫员同睡一铺,共同打谷,完全没有首长的架子,更像是一个炊事员。

正是由于他这种平易近人,部队的新老战士都愿意与他分享,剖析内心的真实想法,有时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而他也像老妈妈一样倾听安抚。

他毫无领导架子,甚至常被误认为是伙夫或炊事员逐渐有了很高的威望,被战士们亲昵称为老妈妈。

例如在1943年,当抗大接到返回陕北的命令时,一名战士找到张际春,倾诉内心的想法。

原来那战士本来计划结婚,新娘是沙旅正与艺术学校的女生,但两人相隔100多公里,原本的婚礼就面临诸多困难。

更糟糕的是,抗大即将返回陕北,这使得情况更加紧迫一方面没时间举行婚礼另一方面一旦抗大离开,两人将被千山万水隔开,再次见面将遥遥无期。


眼看战士束手无策,感到非常焦虑,张际春立刻给艺术学校写信,提出请求调动的建议,并经过学校同意后,女生得以与战士赶回来成婚,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际春的威望越来越高,由于工作表现卓越,多次获得党中央的表扬。

有一次部队举办展览,刘伯承和张际春的照片被并排展示,这让张际春看到后非常生气,质问为何将他与刘伯承并列。

他坚称自己只是个勤务兵立即命令撤下照片,直言一个庙里几个神,这更让战士佩服。

在长期的战斗实践中,张际春还积累丰富的经验,写出了各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好文章,还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扬。


张际春的威望越来越高,这些事传到家乡,乡里计划出版一本册子,专门介绍他的事迹。

他得知后亲自写信劝阻,鼓励宣传革命领袖和烈士,而不要宣传自己。

湖南三师也曾打算发表他的文章和照片,也同样被他制止因此关于他的事迹材料一直以来都非常稀少。

除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张际春对家人也有很高要求,经常告诉子女,自己来自劳动人民,还要求他们亲身实践,培育出良好的家风。

转眼到了1955年,中国发生一件重大事件,就是举行授衔授勋典礼,以表彰对将领战士的贡献。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工作人员终于确定了名单,张际春的名字也在其中。

按照常理来说,既然出身于二野的陈赓被授予开国大将的称号,张际春在政治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也理应被授予开国上将的军衔。


在即将迎来正式授衔的荣耀时刻,张际春的名字却意外地从名单上被划去,而划走的这个人正是毛主席。

这一举动工作人员倍感困惑,毕竟毛主席曾多次与张际春交谈,对他的贡献赞誉有加可为何要划掉他的名字呢?

毛主席为此给出了简短的解释:“这个人不能授衔,他还要做别的事情。”

此外其实有个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张际春被调至其他岗位,授衔前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意味着他离开了军队。

当时军委有规定:不在部队的干部授予军衔。

不过毛主席划掉了他的名字,其实是对张际春有更多的信任与期待,也预示着张际春将承担更为艰巨的任务。


事实上,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张际春的工作变得繁重而复杂。

他不仅是第二野战军的副政委,还在西南军区担任要职,并在改造国民党投诚的九十万军队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此同时,他还通过三反运动,为西南地区的建设与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毛主席看到他的成绩,愈发欣赏张际春能力,而且为了发挥他的才能,觉得让他进入中央工作,成为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当时军队评衔工作已准备开始,毛主席也因此找张际春谈过话,询问他的意见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张际春表达了忧虑,自己在军队从事政治工作,对地方宣传工作缺乏了解,担心无法满足毛主席的期望。


毛主席听后以温暖鼓励回应他应该将在军队政治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应用到地方宣传工作中去这是对他的期盼。

这句话印在了张际春的心里,因此他没有犹豫,交接工作上任后,积极地推广新宣传。

尽管张际春因工作调动,失去了获得军衔的机会,但他本人对此并不感到遗憾。

许多开国大将和上将在见到他时,仍会谦逊地称自己为学生以示对他的尊重。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党史博采》杂志社.党史博采.《张际春:刘伯承邓小平的得力助手,唯一未被授衔的五大战略区政治部主任,被官兵亲切称为“老妈妈”》.2021.12.20.

【2】郴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郴州.《张际春:出色的宣传家、政工领导者》.2021.7.27.

【3】抗大陈列馆.抗大陈列馆发布.《纪念|张际春同志诞辰124周年》.2024-12-2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