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星球君

今天是我们 2025 展望的关键一期,聊的是下一个出行时代的「终局」——智能驾驶。

如果说 2015 年,自动驾驶还局限于科幻片的惊鸿一瞥,那么十年后,人类已经完全进入了辅助驾驶时代,智能驾驶开始成为衡量一家车企技术储备的标尺。

进入2025,高等级智能驾驶将从上一个五年的中高端战场,逐渐转移至市场覆盖最广、消费潜力最大的 10-20 万人民币市场。

或者换句话说,智能驾驶将成为大多数汽车的标准功能

如果类比一下,大致相当于 2000 年,移动电话开始拥有摄影功能。

放在当下,就是华为车 BU CEO 靳玉志判断的「2024 年是智能驾驶大规模商用的元年」。

从 2024 到 2025,智驾普及的具象化,是比亚迪 2025 款新车全面智能化、小鹏将高阶智驾打入 20 万以下,以及卓驭科技的智驾方案成本最低可到约 5000 元。


规模化、平民化成为 2025 年智驾发展的显性特征,除了 5 万级的微型车外,智驾已经成为了当今车辆的「摄像功能」。

展望 2025 年,我们能否见证一台没有智驾的家用车成为「异类」?高等级智能驾驶如何渗透到每一个价位段的汽车市场?

2024 年的最大变局

2024 年智能驾驶领域的巨变,莫过于由中国智能驾驶第一梯队领头,拿掉激光雷达,开始完整地向视觉转向,而视觉转向的背后,是硬件成本的下降、软件能力的提升,以及算力的跃升

算力跃升的带动作用尤为明显。

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单颗智驾芯片算力由以 Mobileye EyeQ4 为代表的 2.5TOPS,发展到现今英伟达 Orin X 的 254TOPS,而地平线的 J6P 算力可达 560TOPS。

Orin X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地位难以撼动,其在中国的年出货量超百万颗,尤其是中高端车型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明显。

内卷的市场之下,整车厂使出浑身解数降本,对智驾芯片的选择也不例外,这也为其它芯片厂商创造了新机遇。


价格是关键因素。

据媒体报道,头部智驾供应商人士透露,英伟达 Orin X 的成本大概在 500 美元(约 3642 人民币)左右,「毛利率极高」。

大多数智驾供应商需要 2 颗 Orin X 来实现高阶智驾功能,部分整车厂开始用一颗 Orin X 实现智驾功能,如乐道 L60 在单 Orin X 下提供全场景领航辅助。

在 Orin X 之外,获得技术进步、亟需普及智驾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向更实惠的路径看去。

TI TDA4 VH、地平线征程 5、黑芝麻参数图片)华山系列等,近年来开始获得整车厂的青睐。

2023 年,中国及全球的高算力 SoC 芯片出货量分别为 150 万颗、160 万颗,地平线和黑芝麻位列第二、三名,尽管英伟达仍有绝对优势,但后来者的攻势也不可忽视。

用低价打高位市场,是中国企业所擅长的,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寻求技术进步与性价比成为关键。

地平线征程 6 系列是明星产品,其 J6E、J6M、J6P 三款产品分别拥有 80TOPS、128TOPS、560TOPS。

有消息称,J6E 自动驾驶域控成本预计为 2000-3000 元,知行科技称其基于 J6E 开发的 iDC510 系统成本可以控制在 5000 元左右。


2024 开头、2025 继续深入,智驾领域的硬件成本价格在下降。

即便是视觉方案用不到的激光雷达,规模化效应下其成本也从 5000 元降至 1000-3000 元,而毫米波雷达成本也从 50 元降至 20 元。

如果说摩尔定律让智驾芯片算力、产品体验快速攀升,那么高阶智驾硬件的摩尔定律,就是 Momenta CEO 曹旭东所说的「BOM 每两年会减半」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 授朱西产教授也指出,NOA 成本从 7 万元逐步下降,经历 3.5 万元、2 万元、8000 元等价位,到 2025 年,他预计行业 BOM 成本在 3000 元以下的 NOA 产品将被投放到市场。

新供应链的加入

2024 年汽车供应链的大事件之一,是博世、采埃孚等传统 T1 供应商的大规模裁员。

前者于去年 11 月裁员 5000 人,随后宣布汽车业务部门计划今后几年削减 8250 个工作岗位;后者将在 2028 年前裁员 1.2 万人。

博世与采埃孚的裁员,只是以欧洲为代表的传统汽车供应商困境的缩影,大陆、舍弗勒等传统供应商都给出了至少四位数的裁员计划。


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到来,颠覆了传统汽车供应链结构。

呈现金字塔结构的传统汽车供应链,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供应商与整车厂之间,有着明显的层级区隔与核心技术壁垒,T1 供应商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和议价权。

但电动化,尤其是智能化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需求的变化,还打破了供应商与整车厂之间的链式关系,重构成网状融合关系

所谓融合关系,既要求供应商在迭代提速的新能源汽车时代,与整车厂加强联动,也要求供应商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到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等项目当中,加快反应速度,进行迭代。

这种整车厂与供应商间「亲密」关系的典型例子,是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催生出了在当今新型汽车供应链扮演重要角色的智驾供应商。


新供应链参与者当中,Mobileye 在 2020-2022 年的故事,或许是体现新供应链适应中国市场变化与个性化需求的典例。

2019 年前的 Mobileye,凭借 Mobileye EyeQ4 视觉方案因足够经济、高效,获得了大多数车企青睐,其全球市占率甚至一度达到 70%。

随着智能驾驶领域的不断发展,整车厂的功能定义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丰富,Mobileye 封闭的算法无法帮助车企跟上变革,逐步被英伟达、地平线、高通等蚕食份额。

随后,Mobileye 推出 EyeQ Kit、根据车企需求/应用场景变化给予个性化设计,尽管难重回巅峰,但还是获得了大众、上汽、吉利、长城等品牌的订单。

Mobileye 的失速在前,保持开放态度成为当下供应商的共同特点,而洞察需求、及时调整则是新供应链的必备技能。


车企向着更高维度进行技术竞争,对市场变化敏锐的智驾方案供应商也在做出调整。

配备惯导双目、TDA4 VH 芯片的卓驭科技成行平台,其 CEO 沈邵劼曾在 2024 年 3 月 17 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透露,7V+32TOPS 的整体成本约 5000 元,可实现城市记忆领航,拥有城市智驾能力的 7V+100TOPS 方案,整体硬件成本则为 7000 元

而 Momenta 则携手比亚迪、埃安等品牌在 20 万级车型上车城区 NOA,其 CEO 曾表示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高阶智驾成本预计下降至约 5000 元,城区 NOA 存在标配可能。

此外,更为经典与代表性的例子,是华为车 BU 也通过推出 HI、鸿蒙智行、供应商等模式,深度参与新能源汽车时代智能化赋能,获得四界、阿维塔、岚图、比亚迪等车企的订单。


在选择华为车 BU 的智驾方案服务时,车企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和需求,选择不同能力和价位的产品,譬如保留高速城快、智能泊车等功能的 ADS SE,以及满血状态的 ADS3.0。

新供应链为汽车供应链的重塑注入活力,而在当今部分车企智驾能力突出,另一部分还有所欠缺的情况下,自研与采购智驾方案并存,百花齐放的智驾供应商为车企提供了更多选择。

整车厂与供应商的关系更为灵活,确定赢家还言之尚早。

改口

当智驾能力在消费者决策中的重要性从第 13 名上升至第 5 名,华为、小米的进场让更多消费者接受智驾,又值高速 NOA 开花时期,中阶智驾能力的上车成为 2024 年大事件。

于是,2024 年在汽车品牌身上,对智驾「改口」是我们见得最多的共同行为。

在众多被网友戏称为「回旋镖」的态度转变之中,传统自主品牌的变化尤为亮眼。

2021 年,时任上汽集团董事长的陈虹表示:

「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灵魂说」走红,上汽集团被推至风口浪尖,但在 2024 年末,却传出其即将与华为展开供应商、HI、鸿蒙智行模式之外的全新合作模式,引发市场无限遐想。

上汽集团的态度之所以在 3 年内发生变化,与行业及其自身发展速度息息相关。

刚刚过去的 2024 年,上汽集团整车累计年销量为 491.3 万辆,同比下跌 20.07%。

上汽集团 2024 年新能源汽车 9.90% 的涨幅未能填补海外市场与国内乘用车日益激烈的困境,海外壁垒升高,拉动内需成为上汽集团摆脱困境的突破口。

尽管上汽与华为的合作内容还未公布,但华为在智能领域的技术与接受度优势明显,这或许会成为上汽新能源进一步发展的「矛」。


「灵魂」的绝对纯洁性,在绝对残酷的竞争面前,有斡旋空间。

作为上汽集团目前最大的挑战者,2023 年一次财报会上比亚迪董事长曾怒斥:「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它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大约一年后,2024 年 1 月 16 日的比亚迪梦想日上,似乎是对自己「无人驾驶都是扯淡」论的澄清与补充,他表示「无人驾驶为时尚早,智能驾驶已经到来」

之后便是比亚迪智驾团队动作变动消息频频传出,再到 2024 年末工信部新车皆可选装内后视镜安装底座,这就意味着三目惯导视觉感知系统,即天神之眼,将大规模上车比亚迪车型。


长城也在朝着智能化转向,2024 年 11 月的广州车展媒体日,长城展出了 23 辆沧浪青配色的魏牌全新蓝山。

对于这一举措,长城汽车副总裁刘艳钊解释称,全新蓝山是「长城汽车智能化技术的集大成之作」,承接长城智能化转型的重任,「作为智驾领域的后来者,我们必须展现出后来者的态度,拿出超越前人的产品」。

向来不爱露面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去年 4 月份直播亲测全新蓝山所搭载的 Coffee Pilot Ultra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决心明显。


而在这三家自主品牌之外,吉利整合智驾团队资源的同时,确立了吉利品牌和极氪的智驾研发计划,奇瑞于去年 4 月份发布的大卓智驾,在当年 10 月宣布 2025 年高阶智驾将搭载十几款车型量产上市。

白热化竞争阶段,和表态变化带来的讨论相比,智驾跟上市场发展才是头等大事。

全新时代

2019 年底,我们第一次在 Model 3 上体验到「领航辅助」,第一次感受到「电脑司机」的能力。

2020 年底,中国新造车开始陆续实现高速领航的落地量产,随即更在 2022 年城市领航大战中,与特斯拉身位齐平。

2024 年底,特斯拉和中国新造车在各自的大本营中喊出「车位到车位」,中美的「全国都能开」,各自正在走向「全球都好开」。


更重要的,是这种智驾趋势正从中高端市场,向「沉默的大多数」蔓延。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称,2024 年 1-9 月,20-30 万元车型市场前装标配 NOA 的比例为 41.25%,并且在 9 月份该区间搭载 NOA 的交付量已实现对 30 万以上车型的反超。

在小鹏 P7+、乐道 L60、极氪 7X 发力交付后,15-30 万价位的这一数据,表现可能会更加突出,更不用说今年华为 ADS SE、比亚迪天神之眼以及小鹏、理想等企业的持续发力即将激起的巨浪。

智驾功能下放至 10 万元价位,成为越来越多新车的标配功能对,「技术平权」这四个在智驾领域的发展,终于从空中楼阁,逐渐落地,走入寻常百姓家。


进入智驾新阶段又是一场新的战争,2024 年 12 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回落至 50% 以下,似乎在告诉我们现在远未定局。

多个强势玩家的加入与发力,2025 年的智驾领域,将呈现怎样的局势?

(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